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目录归档: 公共

中国公共标志国家标准 / 1983年

陈汉民教授设计的中国1983年国家标准标志图

之前 Rex 写了一篇关于新的城市公共交通标准的文章,设计是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标志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牟跃主导,是23年来的首次修改。相信很多人对这设计非常失望。

在去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陈汉民教授从教50周年设计作品展」中,关于他的标志设计或者其它设计,这里不做表述。只是非常惊讶的发现了他于1983年参与设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交通禁止标志」,「安全标志」,「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不管是在图形的统一,信息的传达方面都胜于现在所谓的新城市公共交通标准。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比较。

陈汉民教授设计的中国1983年国家标准标志图

为了信息传达的更加有效 / 交通专用字体

德国用于路牌的 DIN 1451 字体。Image: typografie

之前有一篇博文是关于杭州新交通设施的设计方案,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院设计的,有不少朋友提出一些异议和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关于交通道路标志牌字体方面的问题,之前一直想写一点评论,现在整理了一下补上。

西文部分

心细的一些朋友已经看出,这个设计方案西文所使用是英国现代设计的最主要代表 Gill Sans, 在文字排版方面 Gill Sans 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一些文学性小说方面。其字形温文尔雅,带有浓郁的英国绅士气质,具有人文主义的构造游走于无衬线和衬线的 Gill Sans 更具现代感,这都使 Gill Sans 成为一款经典的字体。

继续阅读

中国公共用字:世博宣传片

以上片断选自上海世博官方宣传片(Youtube 视频和东方卫视视频)。关于字幕上黑体的使用,见以前的一篇文章

钱币设计和 Ootje Oxenaar

Michael Tyznik 的美元设计。Image: richardsmith.posterous.com

2009年的几个新的设计将钱币设计成为少见的热门设计话题。新年降至,将几个重要的话题归纳一下。第一个是美国一群设计爱好者发起的「重新设计美元」(The Dollar Redesign)活动。美元在1930年代设计后就鲜有大的变动,比起色彩斑斓、风格摩登的欧元显得老气、区分度差。尽管收到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还是引起了公众的热情参与。选择两个质量较高的方案,设计师分别是 Michael Tyznik 和 Micheele Haft。Michael 的方案保留了经典的美元「绿背」(Green Back)元素,和总统的选择,但使用了彩条作为面额的底纹。

继续阅读

中国高速公路标志牌更换字体

中国高速公路新标志牌。Image: 9811.com.cn

我们在前年提出疑问,想找到中国道路标志牌的字体,结论是大部分情况下,是 Helvetica 和 Arial 混合使用。这是我们猜测的国家标准,因为没有官方的文档可供公众浏览。当然后来也见到了衬线体的使用,令人惊讶。

这个月中国交通运输部开始大面积的更换高速公路的命名方法,由原来的中文名称更换为字母+数字的形式。伴随而来的是大面积的更换高速公路标志牌,而我们也发现,新的标志牌也采用了新的字体。

继续阅读

字体的发展与国家形象

九月份在《艺术与设计》杂志刊登的文章,现在贴出来。这是原来的版本,可能与印刷版有部分差异。在此再次感谢参与校对的宋敏、杜钦和卢涛三位朋友。另外加上了参考书目和插图。

本文作者为 Rex Chen 和 Shi Yuan,请勿转载。谢谢。

尽管字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最早期,与文字和书写的萌生同时出现,但现代意义上的字体排印(Typography)严格来说,是从十五世纪德国的约翰内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活字印刷术开始的。从这一时期开始,批量印刷成为可能,而金属铸的字体也取代各地的手写体,成为主要的传播载体。自此开始,不同地区的字体发展也走上了独立而又互相影响的道路。随着国家主义在现代的盛行,各国政府和设计师们开始重视字体的国家形象问题,于是纷纷回顾自己的历史,试图在过去的发展中寻到符合国家和民族气质的字体。受这种国家化运动的影响,很多国家形成了与本国形象相辅相成的字体特色,从英国的商业和传统的结合,到德国的机械和实用,以及瑞士的平和、中立等等,字体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直观而有效的工具。本文按时间顺序,试图把握代表各国形象字体发展的决定性历史时期,回顾各国标志性字体的特点环境、来源和发展。

文艺复兴与手写体:意大利字体

卡洛琳小写体(Carolingian minuscule)和数字版Nicolas Jenson SG 的比较。Images: belmont.edu; identifont.com.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当时的意大利各个城市都处于自治状态,城市独裁者们都贪图玩乐,一心想要摆脱宗教传统对他们的束缚。因此这些城市的文艺环境十分宽松,当局鼓励和提倡描写世俗生活的作品,而非一味的表现宗教的神圣,这一社会环境为整个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色彩奠定了外部基础。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Petrarch)大力歌颂个人性的伟大,认为世俗的成功与跟上帝关系并不相互违背,相反是上帝赋予了人类巨大的智慧和能力,人类理应在世间充分享用这些天赋。他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文化十分崇尚,认为古代才是人性最灿烂的时刻。

继续阅读

Helvetica 和纽约地铁的故事

The (Mostly) True Story of Helvetica and the New York City Subway
作者/ Author: Paul Shaw © 2008
原载于/ Original from: The (Mostly) True Story of Helvetica and the New York City Subway, Nov 18, 2008, AIGA.org
翻译/ Translation: 经授权,由 Colourphilosophy 综合其他资料编译
本文经由作者扩写,于2009年由 Blue Pencil Editions 出版同名书,2011年更新版由 MIT Press 出版,点击此处购买

Helvetica 被普遍认为是纽约地铁系统的标识字体。但事实上,它只被使用了20多年。60年代末,Unimark 设计公司为新地铁系统选定的标准字体并不是 Helvetica。最初为什么没有被选用?Helvetica 又是如何成为今天MTA(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纽约大都会交通局)的官方字体的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各种线索,看看这一段让人纠结,超越了字体本身的故事吧。

无论是纽约市民还是外来的访问者,都知道地铁系统是一座迷宫。这一切的原因是三个独立的系统被融合在了一起,其中两条属于早先成立的轻轨股份公司。

纽约地铁系统正式成立于1904年10月27日, IRT (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区间快速交通线)公司开始运营包括了28个车站的9.5英里的地铁线,从市政厅一直通向145大街和百老汇。1940年,运营IND(Independent独立线)的城市交通委员会(Board of Transportation)收购了BMT(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布鲁克林曼哈顿线)和IRT,把所有纽约的地下交通整合成了一个系统网络。

Prince Street (1917). Image: AIGA.org

Grand Avenue, Newtown (1936). Image: AIGA.org

继续阅读

中国公共设计:新版公共标志

新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标准

中国主流媒体前一阵子都纷纷报道了新的城市公共交通标准,设计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标志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牟跃主导,是23年来的首次修改。上图是媒体上广泛转载的部分标识。从公布出来的标志中,虽然识别性有所提高,但设计上似乎缺乏统一性。比如「禁止饮食」和「禁止编制」的两个标志(1和2)的设计风格迥异,视角不统一,同样的问题还有「自动购票」和「投币乘车」(7和9)。「禁止向外扔东西」和「紧急破窗锤」(5和6 8)设计虽然风格相似却水准欠佳。总体来说这个作为全国标准的公共设计令人失望。

Image: AIGA

上图是美国交通部(D.O.T.)和 AIGA 合作设计的美国公共交通标志,1974年设计。风格鲜明统一,更提高了识别性,是公共标志的典范之作。另外这里有一套2007年的研究报告,测试了西方主要国家的公共交通、机场和奥运会的图形标志设计的识别度,十分有趣。

Type Discovery: New Rail Alphabet, 英国标志

Image: newrailalphabet.co.uk
Image: newrailalphabet.co.uk

Britanica 原来用于英国铁路标示系统(Britain+Helvetica=Britanica),由 Margart Calvert 设计,最近和 Henrik Kubel 合作(A2/SW/HK)出版了新的数字版本。命名为 New Rail Alphabet

参考

为民主而设计

不知道今天大家有没有看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如果错过了没看,那么就看看选举背后美国图形艺术协会(AIGA)所做的工作吧,或许会更有意思。

1998年, AIGA Design for Democracy (为民主设计)成立,旨在通过设计加强政府沟通手段的效果和效率,增强民众与政府间的互信以及民众的参与度。AIGA Design for Democracy 在2000年在伊利诺伊州的次级选举上小试身手之后,在2005年正式与美国选举协助委员会(EAC)合作,参与到全国的选举上来。

2000年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的选票。Image by Sun-sentinel Graphic with modifications

AIGA Design for Democracy 最影响力的设计是对选票的重新设计。或许2000年选票设计的引起的风波还有人记得,当年因为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的选票设计由于候选人序列和打孔点设计上不清晰,误导了部分选民,部分导致戈尔的失利,联系布什当选后的种种,倘若设计真的是关键原因的话,那么「设计失误导致整个世界遭了八年布什罪」的结论显得并不会太离谱,这大概也是史上糟糕的设计所带来的最大代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