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Kurt Weidemann 和德国设计

Image©Marc Eckardt
本文刊载于《艺术与设计》2011年5月期,内容稍微有所改动。

前几天收到 Erik Spiekermann 的 Email,告诉我德国设计元老 Kurt Weidemann(克特‧威德曼)去世的噩耗,虽然 Erik 在邮件中写的很平淡,但是感觉到他对于这设计元老的崇高致敬!这位德国最后一位字体设计大师的陨落,让人难免有一种遗憾之心。我的思绪在寻找记忆里的 Kurt Weidemann 图片我打开 Fontblog 网站(德国 Fontfont 公司的专业字体 blog)看到已经有一篇关于 Weidemann的报道了。这对针峰相对了几十年的冤家总于有个了结了,记得2008年的时候 Weidemann 写过一篇关于 Erik Spiekermann 代表作 Meta 字体有抄袭嫌疑,而专业执着的 Erik Spiekermann 也好不客气进行反驳,而且非常大度的邀请Weidemann这位前辈参加 Erik Spiekermann 一手创办的 TypoBerlin 国际字体研讨会,他们现场进行辩论,这场新老两代设计师的精彩对话载入了史册,回想起非常有意思。

继续阅读

新时代,新字体 / Martin Majoor 和 FF Scala

Martin Majoor,荷兰字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1960年10月14)在读大学之前就已经接受多年的字体设计和字体排印专业训练,大学期间就曾经设计一套衬线字体,由于不够成熟并没有公开发行,但是期间一直对于衬线和无衬线之间历史和形态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研究,这些设计研究对于他今后设计字体都有直接的影响,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在荷兰的 Océ 设计公司从事字体排印和字体设计工作,1987 年他在 Utrecht 的 »Muziekcentrum Vredenburg« 设计工作室谋到了一个平面设计工作,这个设计工作室是荷兰最早使用电脑设计并且率先采用电脑印刷输出的工作室。

FF Scala 细体,正常体和斜体

继续阅读

关于文字的可阅读性:新附配图

配图说明:这篇短文言简意赅,涉及到西文字体排印的一些核心内容和问题,对初学者十分有益。所提结论高度提炼,但绝不应奉为圭臬,仍该有充分的讨论空间。配图后希望帮助理解。配图:Rex Chen
大写 i,小写 L 与数字 1:过于简单的字型并不意味着容易识别。

因为看到豆瓣和这里都有关于 legibility 和 readability 的讨论,发觉自己还有一篇旧文也是关于文字的可阅读性,很早前写的,可能有很多的不足,发上来一起讨论。

一个优秀的字体必须具备十分明显的特征,单个字母的形体必须是不可替换性的,而且字母形体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分,这种唯一性并不要求其形体最为简单的,但是必须是十分的清楚的,字母的形态是很好被识别的。因为有时字体形体的过于简单,反而会使字体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在阅读的时候不容易区分和识别。

继续阅读

关于 Italic 的补充

之前 Colourphilosophy 已经写了一篇关于 Roman 与 Italic 的短文,非常详细的介绍了斜体的历史以及他们的具体运用的,其实这非常重要,因为斜体具体运用一直为中文设计师所忽视,很多涉及到西文排版,对于斜体不是禁用就是滥用。

在这里就 Italic( 斜体)再扩展写一些东西。其实 Italic 翻译为斜体一词是不够准确和到位的,因为从字面理解很容易以为只要是斜体就是 ItalicItalic 必须是斜的。其实不然,并不是所有 Italic 就是斜的,定义一个字体是不是斜体最主要是看是不是拥有手写风格在里面。

FF Quadraat 和 Trinite的 Italic 体

大部分的 Italic 体比那些笔直的罗马字体在形式上有一点角度的倾斜,其笔画在基准线上像右边形成一点角度的倾斜,由于其倾斜感,给人一种向前流动的感觉,但倾斜并不是意大利体最本质的特点,Italic 体最重要的特点是其手写体风格,因为 Italic 体本来就是由于手写而产生的,具体历史这可以看 Colourphilosophy 的文章,而大部分 Italic 因为手写习惯会对某些字母进行简化(如 a, g )。但是也很多字体家族中的 Italic 的其笔画是垂直于基准线的,比较有名的有 FF Quadraat、Trinite 等,但是其笔画仍然有这手写风格。

继续阅读

中国公共标志国家标准 / 1983年

陈汉民教授设计的中国1983年国家标准标志图

之前 Rex 写了一篇关于新的城市公共交通标准的文章,设计是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标志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牟跃主导,是23年来的首次修改。相信很多人对这设计非常失望。

在去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陈汉民教授从教50周年设计作品展」中,关于他的标志设计或者其它设计,这里不做表述。只是非常惊讶的发现了他于1983年参与设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交通禁止标志」,「安全标志」,「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不管是在图形的统一,信息的传达方面都胜于现在所谓的新城市公共交通标准。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比较。

陈汉民教授设计的中国1983年国家标准标志图

为了信息传达的更加有效 / 交通专用字体

德国用于路牌的 DIN 1451 字体。Image: typografie

之前有一篇博文是关于杭州新交通设施的设计方案,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院设计的,有不少朋友提出一些异议和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关于交通道路标志牌字体方面的问题,之前一直想写一点评论,现在整理了一下补上。

西文部分

心细的一些朋友已经看出,这个设计方案西文所使用是英国现代设计的最主要代表 Gill Sans, 在文字排版方面 Gill Sans 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一些文学性小说方面。其字形温文尔雅,带有浓郁的英国绅士气质,具有人文主义的构造游走于无衬线和衬线的 Gill Sans 更具现代感,这都使 Gill Sans 成为一款经典的字体。

继续阅读

关于

Avatar photo
平面设计师,策展人,出版人,设计写作和研究者。
网站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