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目录归档: 细节

油墨陷阱和它的朋友们

最近我看到了伊夫斯·彼得斯(Yves Peters)在推特上询问图中尖刺的正式名称叫什么,我简短地回答了一下(剧透:这叫光陷阱!)。我觉得在这个话题上还有更多值得探索,因此决定写点东西,不只关于光陷阱,还会包含类似的概念和造型。在字体设计师的生活中,总有那么几天想要就这些东西写上个四千字,而不考虑言简意赅。1

继续阅读

不离不弃的破折号

用思源黑体 Heavy 显示的各种横杠形状的字符,具有不同的长短、粗细和高低位置。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重点分析几个中文的特殊标点符号。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挤挤总是有的」「避头尾」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2016 年 7 月「知乎 LIVE」新上线,而本站作者、多语言字体技术开发者梁海随即在其知乎专栏里发布了一篇名为《破折号好难啊!破折号怎么这么难!》的文章。他在文章里附上了 2016 年 7 月 8 日在推特上发的截图,并对 1024 场次「知乎 LIVE」中使用的 907 个破折号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居然有 11 种用法,情况之复杂以致于他说「嗯……我懒得分析了。」既然如此,笔者就接这一棒,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破折号这么难。

继续阅读

「孔雀计划」序——中文排版思路的重建

本站 The Type(TIB)在创建之初主要着重于介绍西方字体排印的历史、理论与实践,而对于中文的字体排印,我们能做些什么,也是我们从未停止思考的问题,而「中文排版」则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传统中文排版工艺已随着金属活字的消亡而没落,又经过照相排版、数码时代的洗礼,对西文排版方式亦步亦趋。在中文字体排印「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已过三十余载的今天,是时候对中文排版重新审视一番了。

重建,是因为曾经被摧毁过——现在的中青年设计师里,能理解并掌握中文排版传统规范知识的人已经很少,在专业的美术院校里几乎已经没有老师教;没有多少人想到要学、愿意学,即使想学也没有人教、也没有教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完全摧毁、亟待重建的状态。

继续阅读

挤进推出避头尾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对标点处理问题展开分析。虽然本文讨论的是「避头尾」,但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基本行长」「全宽/半宽」标点标点悬挂思路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假设在排一段中文时遇到了题图的情况,应该怎么办?版式规定一行二十二个字且不允许标点悬挂,可是偏偏在行尾遇到了句号。

也许有人说,这不就是避头尾么,既然句号不能在行头,那就把「客」字一起拉下来换成新的一行即可——这是唯一且最优的方案吗?针对这个简单的实例,其实可以有五六种处理方案。与其讨论方案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处理思路。在本文里,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避头尾操作中的各种复杂度与优先度决策的问题。

继续阅读

针对 Adobe InDesign 标点挤压中文默认设置的反馈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本项目不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还努力从字库厂商、软件厂商、网页环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环境。针对目前 InDesign 中文版的诸多问题,笔者于 2018 年 2 月撰写了一份反馈报告,已经从东京转交至 Adobe 总部的品质工程部。报告原用英文撰写,现翻译成中文公开如下。

要让 Adobe 这样一个商业公司针对于一个并无法获得多少商业利益的地区进行本地化设置的修改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没有用户反馈又没有商业利益,软件是不可能自动变好的。只有让 Adobe 得到更多实质性的反馈,才能让其内部提高修改 bug 的优先度,最后实现软件的更新。笔者希望所有 InDesign 中文用户,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笔者一起通过各种渠道来反应这些 bug,最终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关于标点宽度调整以及 InDesign 所谓「标点挤压」功能的具体分析,孔雀计划将在之后的文章里具体讨论。

English version in PDF format is available here.

问题

  • InDesign 软件完全按照日本工业标准 JIS 设计,而「标点挤压」中的默认中文设置(包括简体中文设置和繁体中文设置)却采用了与软件设计标准的日文排版原则完全不同的算法,造成逻辑矛盾,导致中文用户几乎无法使用。
  • 错误的翻译不仅导致用户界面显示问题,还导致整个「标点挤压」功能非常不友好。

继续阅读

全角半角碎碎念

五号字铅空几种。中间为五号全身空,往左上为五号的半身(对开,或称二分)、四分空;往右上为五号的二倍、三倍、四倍空。字腹上的缺刻证明了它们都是活字材料而不是普通的铅块。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在开启中文排版里关于避头尾方式、所谓「标点挤压」调整的讨论之前,笔者在本文里重点阐述了一些需要明确的前提概念,作为之后讨论的基础。

「所以说,『全角空』并不总是固定 1 em 大小呀!如果你们不抛弃这个固有观念,就没办法再谈下去了!」

继续阅读

行行当机不立断

叶圣陶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注释本甲种第四册),开明书店,1948 年第三版,上海福州路。(图片来源:台湾华文电子书库)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并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在本篇里,笔者着重讨论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中文换行问题。

谈到中文排版的换行问题,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避头尾规则。由于避头尾涉及到标点,笔者会另文叙述。在本篇里,笔者通过两个实例,聚焦中文排版中标点以外的换行问题,挖掘一下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文排版需求。

继续阅读

中文排版的最大迷思:标点悬挂

古登堡《四十二行圣经》。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类似「标点悬挂」的处理。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并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在本篇里,笔者以对比的方式,尝试深度挖掘中文字体排印的本质。

在上篇文章《「中西之别」重考》的导语里,笔者曾插了一句「中文排版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没有具体展开。其实,正如导语所述,中文排版需要的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而标点悬挂仅仅是其中的一项,顶多只能算是优秀中文排版里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的发展,中文排版再次引起众人的关注,其中也包括一些非设计行业的工程师和爱好者。而一些新近诞生的电子阅读器在宣传自己排版功能的同时,也助长了中文排版中的一大迷思——「标点悬挂」。甚至有一些简陋的电子书排版引擎,仅实现了这一项功能,就被誉为「排版设计最好的电子书」。我熟悉的一位设计师曾经说过,标点悬挂「可以说是讨好外行人的神器」,因为它功能突出、简单易懂。

这种的片面的审美情趣,甚至蔓延到了一些专业的平面设计师和书籍设计师群体里。如今谈排版,似乎一说「我们都做了标点悬挂呢」就成了精致排版的代名词,似乎所有排版问题一悬挂都不见了。

继续阅读

Wǒ ài pīnyīn!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图片来自网络)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本项目不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还努力从字库厂商、软件厂商、网页环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环境。而在本篇里则来关注中文字体排印里不可缺少、却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对象:汉语拼音。

大家快来评 (tu) 论 (cao) 一下吧!

不知道从何时起,网上突然开始流行起这样一种写法。在形式上采用了「括号给汉字注拼音」的方式,比如在这句话里,字写作「评论」而实际上却希望被念做「吐槽」。乍一看是给汉字注音,但明显不是汉字原本的读法,自然也就超越了单纯注音的目的。

这种做法似乎是从二次元的世界引入中文的,源头自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对某个汉字词汇强行指定一个新的读音的做法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修辞方式。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见笔者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而今天,我想把重点放在和大家讨论:是时候来重视一下汉语拼音的字体排印了。

继续阅读

从「行长为字号的整数倍」说起

按:本文是「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的第一篇。这一系列讨论将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思路探讨中文排版。本篇从中文字体排印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谈起。由于排版是各种因素互相影响的过程,里面难免涉及到的其他诸多问题,将在系列文章后续展开讨论,请诸位读者留意本篇的讨论范围。

「一行十五个字,排五行。」

从版式设计来说,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排版要求了。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忠实地再现这项要求呢?我们以这个命题来做三种尝试,和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中文排版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