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研究 / Research

The Type 文集《从字体开始:设计改变的生活与社会》开启预售

The Type 首本面向大众的文集《从字体开始:设计改变的生活与社会》开始预售,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商城即可购买。

寻找呼捷玛斯在中国的蛛丝马迹——兼谈「呼捷玛斯」的译名

最近,位于杭州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苏俄设计历史」的展览,展出了二十世纪二十至八十年代的苏俄设计,作品涵盖戏剧、建筑、手工艺、产品、平面、服装、交通等门类。根据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设计新的世界观」,包括新人新教育、工人文化、日常生活的艺术、未来城市;第二部分是「建造明天的世界」,包括建造「大风格」、战后公寓设计及其工业建筑技术、现代产品设计的起步、装饰艺术风格设计;第三部分是「人文设计&为人类而设计」,包括飞向星空、宇宙主义与太空设计、设计黄金年代与技术美学研究所、设计中的未来学。三个章节大致对应了 1920—30 年代、1930—50 年代、1960—80 年代几个阶段。与此同时,设计博物馆还邀请国内外学者举办了研讨会和线上讲座

谢幕的胶囊塔:流动性的辩证

中银胶囊塔。图:Alex Rerh

2021 年 5 月,由黑川纪章设计的位于东京银座的标志性建筑中银胶囊塔(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再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上一次建筑因老化而差点拆除时,大师黑川本人还在世,提出「用新的胶囊替换老化陈旧的就可以」,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勉强将其保留。自从 2007 年黑川去世,地皮也卖给了对冲基金,这次没人能阻挡它的命运了。

时隔六年 经典重现——《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经典版)出版及试读

时隔六年,平面设计经典著作《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经过修订,并以「经典版」的名义再次与读者见面。

照葫芦画瓢却丢失关键要素,汉字游戏如何才能像 Wordle 一样流行?

谜底见文末

风靡英语世界的 Wordle 猜单词游戏不仅让开发者 Josh Wardle 赢得《纽约时报》的收购合同,也让中文开发者踊跃地试做各种汉化版本。Wordle 有不少精妙之处,都恰好踩在一个好作品能流行起来的节奏上,它的中文衍生游戏却在照葫芦画瓢中难免丢掉了一些关键元素。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从国际风格到古典样式再到 idea》译后记

由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白井敬尚著、张弥迪编的《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从国际风格到古典样式再到 idea》近日终于由湖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研究支持,The Type 编辑刘庆(Eric Q. Liu)不仅对全书进行了精准翻译,并作为排版顾问,对中英文字部分的排版进行了监修。特转载书末的《译后记》如下。

在讨论日本设计师对字体排印、网格系统的实践时,不可能避开白井敬尚这个名字。长年以来,他设计的 idea 杂志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当弥迪兄与我商讨在国内策划展览和出版事宜时,我欣然决定加入。我也深感在中文环境下,无论是字体排印还是网格系统,这些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方法,都缺乏的实质性讨论。而白井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其理论深度还是实践广度,都非常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这次能译介到国内,堪称是一大好事。

「元宇宙」话术之外, 我们向往怎样的未来媒介?

在《堡垒之夜》中举办的 Ariana Grande 虚拟演唱会。图:Epic Games

Metaverse(元宇宙,一译「超宇宙」)在今年成为了互联网风投圈的热词。当 Epic GamesFacebookRoblox腾讯和字节跳动等巨头纷纷将「构建 Metaverse」写进自己最新的使命宣言或招股书的同时,有关「元宇宙」是什么、将有怎样的体验、实现的技术路径、将创造怎样的价值等讨论也火热展开。科技公司对「元宇宙」的想象大同小异:它是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是一个可以置身其中的虚拟环境,以全真的体验和平台间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实现用户的沉浸式娱乐、社交、经济活动,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融入实体生活而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为美国科技创新铺路的亚洲移民

电华打字机,由高仲芹发明,IBM 制造。© The Smithsonian

全球规模最大、最成功的电信公司之一,名字中却带有「铁路」二字,这是为什么?

我在每个学期的信息史课程中都会先用这个问题来刁难斯坦福的学生们。其中提到的电信公司是斯普林特(Sprint),全名是「南太平洋铁路内网电信公司」(Southern Pacific Railroad Internal Networking Telecommunications)。随后,我就会简明扼要地普及一番关于美国通讯基建的历史知识,而这些史实总是能让他们大开眼界。

铁路,以许多方式为现代美国及至全球的信息架构铺设了第一层历史基础,我这样解释。在电报技术兴起时,工程师基本上都会选择沿着南太平洋铁路等已经打通的铁道线路来铺设电报线,毕竟有现成的工程,何必再重新砍树开路、穿河过桥呢?不久后,又有了光纤通讯,大多也以同样的方式,沿着一百五十多年前初次联通美国各地的火车轨道来进行基础建设。

「铁路是谁建的呢?」我接着问。一位学生答:「中国移民。」

油墨陷阱和它的朋友们

最近我看到了伊夫斯·彼得斯(Yves Peters)在推特上询问图中尖刺的正式名称叫什么,我简短地回答了一下(剧透:这叫光陷阱!)。我觉得在这个话题上还有更多值得探索,因此决定写点东西,不只关于光陷阱,还会包含类似的概念和造型。在字体设计师的生活中,总有那么几天想要就这些东西写上个四千字,而不考虑言简意赅。1

Gerrit Noordzij 九十岁了,他被奉为圭臬的著作 The Stroke 究竟说了什么

赫里特·诺尔泽(Gerrit Noordzij)先生不幸于 2022 年 3 月 17 日在荷兰梅珀尔逝世,享年 91 岁。谨以此文送上我们对他的追思。

荷兰字体设计师、书法家赫里特·诺尔泽(Gerrit Noordzij, 1931–2022)在 1985 年出版的《笔划:书写的理论》(The Stroke: theory of writing)一书,可以说是对他的文字设计/书写理论的最精简有力的诠释。该书翻译成多国文字,数次重印,2019 年 4 月初又重新发行了英译版。德国字体巨匠施比克曼(Erik Spiekermann)曾说,「谁只要对视觉语言感兴趣,只要想知道文字和字体为何形态如此,就应该去读这本 86 页的小册子。」诺尔泽的理论并不是是金科玉律,但让我们来看看他为何影响如此之大。

播客 / Podcast  

字谈字畅 212:狮子山下萨米柯

开播八年之际,我们隆重邀请中文字体设计的前辈大师,柯炽坚先生,与听众分享四十载职业生涯的心路历程、作品积淀及技术变迁。

同时,柯老师也将为我们介绍酝酿已久的新作——「铁宋」项目的背景、细节和创新。

字谈字畅 211:生僻字指北

「生僻字」或许距离每一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指南》(第一版)近日正式发布。

今天,嘉宾席再次迎来文字技术专家 Eiso——也是指南的编写组成员之一,为大家引介文档的内容及编撰过程的幕后故事。

字谈字畅 210:「这是上天安排的一个任务」

文集《方寸之间》于今年五月出版,自集稿至付梓历经十数年。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孙明远、杨林青、陈永聪三位嘉宾——在此书的出版中,各自均担任着不可或缺的多重角色:编者、译者、设计师、出版人、供稿人、校勘者……

本期节目,三位嘉宾将深入分享关于《方寸之间》的幕后工作及心路历程,于字里行间之外为我们注解这部文集。

字谈字畅 209:「他们俩又在一起了」

话接上回,今天的节目将继续回顾近期字体排印领域的要闻,并与大家分享听众们七月的来信。

字谈字畅 208:「做播客还要念代码」

今天的一小时,我们将与大家一同回顾近期要闻及听众来信,分享其中值得关注的设计竞赛、学术会议、公共标准以及微观字体排印的细节处理。

字谈字畅 207:「多走出去看看,别内卷」

TDC 两大设计竞赛——TDC69 及 Ascenders 2023——评奖结果揭晓。今天的嘉宾席有幸迎来两项赛事的评委程训昌和厉致谦。本期节目,两位评委将为我们介绍 TDC69 及 Ascenders 2023 的优秀作品及设计师,并分享评奖活动的幕后观察。

字谈字畅 206:这是一本换位思考的教材

在字体排印的领域里,蒙古文及蒙古文字体可能是很多设计师或开发者都颇感陌生的地带。今天,嘉宾席有幸迎来蒙古文字体设计师天格思。

本期节目,天格思将为我们介绍蒙古语书写系统及蒙古文字体的概况,并深入解析自己的新作 Eseünen——以蒙古文为核心的多文种字体家族。

字谈字畅 205:南极洲有字体排印吗

今天我们邀请老朋友张暄和微梨做客嘉宾,介绍亲身参与 ATypI 2023 的体验。本期节目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嘉宾和主播印象深刻的演讲、讨论及参观活动——在国际化与包容性被反复讨论的设计思潮中,字体排印同样不可缺席。

字谈字畅 204:塞纳河畔阿蒂皮

时隔四年,ATypI 再次于线下召开年会,ATypI 2023 在巴黎顺利落幕。主播 Eric 亲赴现场参会,并第一时间采访了三位华语讲者。在今天的节目中,三位嘉宾将为我们分享本届大会的经历及见闻。

字谈字畅 203:字体界的米开朗基罗

Cooper Black,一款历时百年、历久弥新的作品;其设计师奥兹·库珀,也堪称美国现代字体设计史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今天,我们有幸请到身在纽约的设计师莫善然,为大家讲述奥兹·库珀的生平故事,及其个性鲜明的字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