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目录归档: 印刷

仰望星空的印刷学

哈特曼·舍德尔《纽伦堡编年史》(1493)

亚里士多德写《论天》,由此人类开始向地球之外的世界发起诘问;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奠定了日心说,一举改变了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但这些书籍背后的印刷者往往鲜为人知,而事实上古腾堡印刷术与天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9 年 10 月末,东京印刷博物馆的策划展「天文学与印刷:探寻新世相」开幕,介绍了十五至十六世纪活跃的印刷者和天文学家们,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启蒙时期活版印刷术与天文学研究的关系。

继续阅读

中文排版网格系统的五大迷思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本篇将着眼于宏观字体排印与微观字体排印的关系,从中文排版的底层本质为大家理清对「网格」的各种迷思。

也许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版式设计中最经典的一个工具就是「网格」。瑞士现代设计的代表设计师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在半个世纪前整理出了一套西方的网格系统理论,被平面设计师们奉为圭臬,其著作《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也是设计师必读之书。该书于 2016 年发行简体中文版时,笔者也参与了监修工作。

理论重在实用。近年来,有很多设计师一方面没有吃透西方设计理论中「网格系统」的内容,另一方面又缺乏对中文网格的学习,把西方网格理论生搬硬套到中文排版里,做出了一些看似有网格、实际上却完全不符合中文体例的排版。本文就针对这些现象,对网格系统在中文排版中应用中常见的误区和迷思做一简单的分析。

继续阅读

Steglitzer Werkstatt:现代商业设计事务所的初露头角

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见证了海报艺术、书籍艺术的兴起,商业平面设计初现雏形,但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却往往被扬·奇肖尔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罗·伦纳(Paul Renner)等早期现代主义者的革新光环盖过。「包豪斯以外:现代主义的另一面」系列文章重点关注这些过渡时期的艺术家和早期设计师们,也希望他们的思想、作品与遭遇能予后来人以启发。

在系列的前两篇文章中,Emil Rudolf Weiß 承担起了从书法和装帧艺术到商业出版生产的过渡,Willy Wiegand 则为书籍工艺设下了高入云端的标杆。然而魏玛德国时期的平面设计发展之迅猛,并非仅仅归功于这两人,更是得益于小规模私人印刷和大规模商业印刷的紧密结合。本文要介绍的施泰格利茨工作坊(Steglitzer Werkstatt)虽然只运作了三年,算是昙花一现,但它可以说是那时最早、也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平面设计事务所」。它的三位主创设计师格奥尔格·贝尔韦(Georg Belwe, 1878–1954)、弗里茨·赫穆特·埃姆克(Fritz Helmuth Ehmcke, 1878–1965)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克罗伊肯斯(Friedrich Wilhelm Kleukens, 1878–1956)除了在施泰格利茨工作坊发光发热,也在各自的一生中对平面设计职业的发展做出了可观的贡献。

继续阅读

不离不弃的破折号

用思源黑体 Heavy 显示的各种横杠形状的字符,具有不同的长短、粗细和高低位置。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重点分析几个中文的特殊标点符号。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挤挤总是有的」「避头尾」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2016 年 7 月「知乎 LIVE」新上线,而本站作者、多语言字体技术开发者梁海随即在其知乎专栏里发布了一篇名为《破折号好难啊!破折号怎么这么难!》的文章。他在文章里附上了 2016 年 7 月 8 日在推特上发的截图,并对 1024 场次「知乎 LIVE」中使用的 907 个破折号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居然有 11 种用法,情况之复杂以致于他说「嗯……我懒得分析了。」既然如此,笔者就接这一棒,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破折号这么难。

继续阅读

TypeTour 侧记:柏林风暴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世界钟
2017 年 9 月,我们的 TypeTour 远赴德国,在柏林、德绍、德累斯顿、莱比锡探寻欧洲文字设计的丰富遗产。在 2019 年包豪斯百年之际,我们的团员再次回顾这段旅程,与你分享我们的收获。
本文摄影:王燕茹、柳东原、厉致谦Mira Ying、卢涛

此行十二人因字结缘,一路接受视觉上的连环冲击,亲历欧洲罕见风暴的袭击,一起接受了包豪斯大师们的「接风洗尘」,感受欧洲设计先驱给予后世的馈赠。

继续阅读

Willy Wiegand:不来梅印刷坊与德国书籍工艺的标杆

不来梅印刷坊书籍(图:Christian Hesse Auktionen
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见证了海报艺术、书籍艺术的兴起,商业平面设计初现雏形,但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却往往被扬·奇肖尔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罗·伦纳(Paul Renner)等早期现代主义者的革新光环盖过。本系列文章重点关注这些过渡时期的艺术家和早期设计师们,也希望他们的思想、作品与遭遇能予后来人以启发。

德国的不来梅印刷坊(Bremer Presse)在 1911–1939 年运作期间印制的书籍,版式装帧之精湛考究,至今仍受到众多藏书家的追捧。那时,奇肖尔德一代人还未成年,现代主义的文字排印和平面设计尚在襁褓之中,不来梅印刷坊的作品可谓德国书籍设计最早的行业标杆。而它的主要运营者威利·维甘德(Willy Wiegand)则对印刷坊的工作模式、书籍选题、装帧设计、以及生意的兴衰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继续阅读

Emil Rudolf Weiß:书法和装帧艺术的设计职业化

提起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平面设计,不少读者可能马上会想到扬·奇肖尔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罗·伦纳(Paul Renner),他们似乎代表着先锋、简练、理性和机械化生产。与之相反,彼时的手工艺术家和匠人则是落后、繁复、感性和小规模劳作的代名词,必是他们唾弃的对象。但事实远非如此——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见证了海报艺术、书籍艺术的兴起,商业平面设计初现雏形。艺术家、书法家们有的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版、给平面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有的开设课堂,把他们的知识传授给平面设计师;有的更直接投身业界,成为首批平面设计师。这一「理论–教学–实践–传播」的链条对平面设计无疑意义重大,但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却往往被早期现代主义者的革新光环盖过。我们将在近期刊发一系列文章,重点关注这些过渡时期的艺术家和早期设计师们,也希望他们的思想、作品与遭遇能予后来人以启发。

继续阅读

孙明远谈《聚珍仿宋体研究》:「古典的回归」绝非单纯的拟古

聚珍仿宋体是 20 世纪初中国人自行制作活字字体的早期尝试,由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后人丁三在、丁辅之兄弟着手开发,于 1919 年正式问世,随后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聚珍仿宋在风格上不同于当时主导印刷出版市场的日本制宋体字(明朝体),而是以传统雕版印刷字形为蓝本的古典字体。它在构思上完成了仿宋体从写刻到铸字的改造,折射出当时中国人对自身文字形态的认知,以及对审美规范如何适应技术变革这一问题的理解。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孙明远近日出版的《聚珍仿宋体研究》针对这一款字体,从时代背景、产业状况、制作初衷、审美观念、开发技术、应用传播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采用了大量一手资料,考证扎实,内容全面,是近年来国内字体历史研究中少有的深度专题性著作。孙明远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员、日本文字设计学会会员。2004 年至今在国内、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2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平面设计史、活字字体史。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本书,我们对孙明远博士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以下内容略有编辑整理。

继续阅读

招募!TypeTour Japan 暑期日本字体文化之旅(2018.7.29 – 8.7)

时隔两年,TypeTour 终于计划再次东渡日本!此次旅程的时间更加充裕,并且新增了关西路线,我们将从大阪到京都,途径宇治、奈良,最后飞往东京,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比较中,体会日本文字设计的多元与成熟。

我们将拜访只闻其名的字体公司,看日本字体行业如何发展至今;在潺潺流水和呦呦鹿鸣间,我们将深入古寺,探寻日本活字印刷的起源;走上街头,不夜之城新宿霓虹闪烁,宇宙中心涩谷荧幕恒亮,繁华老街银座随处可见流传百年的店招;江户文字的毛笔一挥,是浅草雷门的威严雄壮,落语寄席的欢声笑语,也是歌舞伎的俊秀、相扑手的力量……抬头低首,文字无处不在,传统与现代并举的日本也正是「猎字」的最佳去处。此外还有各大书店、美术馆、博物馆、画廊,以及高密度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公共空间,我们将挑选关乎文字与平面设计的好去处,为团员们带来视觉的饕餮飨宴。

TypeTour 与普通的主题旅游项目不同,我们希望聚集更多对字体排印、平面设计、视觉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在旅行的同时促成更有价值的交流。每次字体旅行,我们都将在保证行程完成度和质量的前提下,留出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参与者拥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领队也会根据团员的需求,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出行日期及费用

  • 日期:2018 年 7 月 29 日 – 2018 年 8 月 7 日
    (共十天九夜,大阪两天两夜,京都三天两夜,东京五天五夜)
  • 出发地点:上海
  • 招募名额:10 人
  • 行程费用预估:约 18,000 元 / 人(实际出团日期和人数变动会造成报价调整)
  • 报名截止时间:2018 年 6 月 30 日午夜 12 点
  • 报名方式:邮件报名 [email protected],详见文末

继续阅读

挤进推出避头尾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对标点处理问题展开分析。虽然本文讨论的是「避头尾」,但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基本行长」「全宽/半宽」标点标点悬挂思路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假设在排一段中文时遇到了题图的情况,应该怎么办?版式规定一行二十二个字且不允许标点悬挂,可是偏偏在行尾遇到了句号。

也许有人说,这不就是避头尾么,既然句号不能在行头,那就把「客」字一起拉下来换成新的一行即可——这是唯一且最优的方案吗?针对这个简单的实例,其实可以有五六种处理方案。与其讨论方案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处理思路。在本文里,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避头尾操作中的各种复杂度与优先度决策的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