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Tag Archives: Times New Roman

Times New Roman 的故事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 The Times,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John Walter)。The Times 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然而它的譯名卻變成與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樣。由於約定俗成的關係,錯譯保留至今。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是《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 The Times。《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由於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是英國中右翼的主流大報,在其他地區和國家出現了大量跟風命名者,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為了區分出來,《泰晤士報》有時被英語使用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
16 Comments

中國公共用字:廣州地鐵

如果說在中國大陸公共設計中想看到一些比較好的英文設計,鑒於政府根本沒有設計的概念,就只能在半商業的環境如地鐵和機場這樣的現代化交通設施尋找了。即使在這樣的地方,英文設計的雜亂和低質量也是不堪入目的。本簡評系列旨在搜尋一些大城市包含英文的公共設計,當代中國設計對細節的追求也可見一斑。(要說明的是,由於說的是中國的英文設計,免不了各種各樣的翻譯笑話,這個各位權當樂子,我們不做評論) 今天看廣州地鐵的用字。 Images: Flickr Helvetica、Times New Roman 和宋體英文混用,很難說出標準字是哪一種(注意在這三個例子中,中文字體亦不同)。在廣州地鐵自豪的電子顯示系統上,英文字尺寸不一,鬆緊不規律,可讀性差,視覺上十分混亂。 Images: Flickr 左下為廣州地鐵的標準 logo,其中英文字體在其視覺系統里都罕見使用。上圖同樣的設計,左邊的設計進行了簡化,可笑的是地鐵的 logo 被簡化為「V」。雖然這三個例子中都用了無襯線,但無論從字體、字距、尺寸和與中文搭配都做的相當差。 Images: Flickr 以上是東京地鐵類似用途的設計,設計的美觀度、可用性和一致性顯然更勝一籌。
14 Comments

新首相的選擇

據英《每日電訊報》報道,剛剛上任的新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最近給官邸唐寧街10號的工作人員發 Email,要求他們以後的文件要使用14號的 Arial,而非以前布萊爾(Tony Blair)所中意的12號 Times New Roman。據猜測是因為布朗一隻眼睛盲,大號的 Arial 似乎具有更高的識別性。 即便大部分研究表明, Times New Roman 所代表的襯線字體具有更高的識別性可讀性(Readability,美國政府的文件近年來也由經典打字機體 Courier 改為 Times New Roman),考慮到他非專業人士的身份和 Arial 瘋狂流行,布朗的選擇還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給布朗寫一封信告訴他,首相您還是用 Helvetica 吧,儘管它們看上去一模一樣,但絕對會為你下次大選贏得一些設計師的選票。
1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