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目錄歸檔: 細節

油墨陷阱和它的朋友們

最近我看到了伊夫斯·彼得斯(Yves Peters)在推特上詢問圖中尖刺的正式名稱叫什麼,我簡短地回答了一下(劇透:這叫光陷阱!)。我覺得在這個話題上還有更多值得探索,因此決定寫點東西,不只關於光陷阱,還會包含類似的概念和造型。在字體設計師的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天想要就這些東西寫上個四千字,而不考慮言簡意賅。1

繼續閱讀

不離不棄的破折號

用思源黑體 Heavy 顯示的各種橫杠形狀的字符,具有不同的長短、粗細和高低位置。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從本文起將重點分析幾個中文的特殊標點符號。希望讀者可以結合本系列之前關於「擠擠總是有的」「避頭尾」等幾項內容一起來閱讀分析。

2016 年 7 月「知乎 LIVE」新上線,而本站作者、多語言字體技術開發者梁海隨即在其知乎專欄里發布了一篇名為《破折號好難啊!破折號怎麼這麼難!》的文章。他在文章里附上了 2016 年 7 月 8 日在推特上發的截圖,並對 1024 場次「知乎 LIVE」中使用的 907 個破折號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居然有 11 種用法,情況之複雜以致於他說「嗯……我懶得分析了。」既然如此,筆者就接這一棒,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破折號這麼難。

繼續閱讀

「孔雀計劃」序——中文排版思路的重建

本站 The Type(TIB)在創建之初主要着重於介紹西方字體排印的歷史、理論與實踐,而對於中文的字體排印,我們能做些什麼,也是我們從未停止思考的問題,而「中文排版」則很自然地成為關注的焦點。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傳統中文排版工藝已隨着金屬活字的消亡而沒落,又經過照相排版、數碼時代的洗禮,對西文排版方式亦步亦趨。在中文字體排印「告別鉛與火,走向光與電」已過三十餘載的今天,是時候對中文排版重新審視一番了。

重建,是因為曾經被摧毀過——現在的中青年設計師里,能理解並掌握中文排版傳統規範知識的人已經很少,在專業的美術院校里幾乎已經沒有老師教;沒有多少人想到要學、願意學,即使想學也沒有人教、也沒有教材,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被完全摧毀、亟待重建的狀態。

繼續閱讀

擠進推出避頭尾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從本文起,將對標點處理問題展開分析。雖然本文討論的是「避頭尾」,但希望讀者可以結合本系列之前關於「基本行長」「全寬/半寬」標點標點懸掛思路等幾項內容一起來閱讀分析。

假設在排一段中文時遇到了題圖的情況,應該怎麼辦?版式規定一行二十二個字且不允許標點懸掛,可是偏偏在行尾遇到了句號。

也許有人說,這不就是避頭尾么,既然句號不能在行頭,那就把「客」字一起拉下來換成新的一行即可——這是唯一且最優的方案嗎?針對這個簡單的實例,其實可以有五六種處理方案。與其討論方案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處理思路。在本文里,筆者就與大家一起來探討避頭尾操作中的各種複雜度與優先度決策的問題。

繼續閱讀

針對 Adobe InDesign 標點擠壓中文默認設置的反饋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本項目不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還努力從字庫廠商、軟件廠商、網頁環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環境。針對目前 InDesign 中文版的諸多問題,筆者於 2018 年 2 月撰寫了一份反饋報告,已經從東京轉交至 Adobe 總部的品質工程部。報告原用英文撰寫,現翻譯成中文公開如下。

要讓 Adobe 這樣一個商業公司針對於一個並無法獲得多少商業利益的地區進行本地化設置的修改非常非常困難。如果沒有用戶反饋又沒有商業利益,軟件是不可能自動變好的。只有讓 Adobe 得到更多實質性的反饋,才能讓其內部提高修改 bug 的優先度,最後實現軟件的更新。筆者希望所有 InDesign 中文用戶,包括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筆者一起通過各種渠道來反應這些 bug,最終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關於標點寬度調整以及 InDesign 所謂「標點擠壓」功能的具體分析,孔雀計劃將在之後的文章里具體討論。

English version in PDF format is available here.

問題

  • InDesign 軟件完全按照日本工業標準 JIS 設計,而「標點擠壓」中的默認中文設置(包括簡體中文設置和繁體中文設置)卻採用了與軟件設計標準的日文排版原則完全不同的算法,造成邏輯矛盾,導致中文用戶幾乎無法使用。
  • 錯誤的翻譯不僅導致用戶界面顯示問題,還導致整個「標點擠壓」功能非常不友好。

繼續閱讀

全角半角碎碎念

五號字鉛空幾種。中間為五號全身空,往左上為五號的半身(對開,或稱二分)、四分空;往右上為五號的二倍、三倍、四倍空。字腹上的缺刻證明了它們都是活字材料而不是普通的鉛塊。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在開啟中文排版里關於避頭尾方式、所謂「標點擠壓」調整的討論之前,筆者在本文里重點闡述了一些需要明確的前提概念,作為之後討論的基礎。

「所以說,『全角空』並不總是固定 1 em 大小呀!如果你們不拋棄這個固有觀念,就沒辦法再談下去了!」

繼續閱讀

行行當機不立斷

葉聖陶等合編《開明新編國文讀本》(注釋本甲種第四冊),開明書店,1948 年第三版,上海福州路。(圖片來源:台灣華文電子書庫)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並不僅僅是「標點懸掛」那樣的小技巧,而是一個有設計邏輯的系統。在本篇里,筆者着重討論一個大家容易忽略的中文換行問題。

談到中文排版的換行問題,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避頭尾規則。由於避頭尾涉及到標點,筆者會另文敘述。在本篇里,筆者通過兩個實例,聚焦中文排版中標點以外的換行問題,挖掘一下那些容易被忽視的中文排版需求。

繼續閱讀

中文排版的最大迷思:標點懸掛

古登堡《四十二行聖經》。其中可以看到大量類似「標點懸掛」的處理。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並不僅僅是「標點懸掛」那樣的小技巧,而是一個有設計邏輯的系統。在本篇里,筆者以對比的方式,嘗試深度挖掘中文字體排印的本質。

在上篇文章《「中西之別」重考》的導語里,筆者曾插了一句「中文排版不僅僅是『標點懸掛』那樣的小技巧」而沒有具體展開。其實,正如導語所述,中文排版需要的是一個有設計邏輯的系統,而標點懸掛僅僅是其中的一項,頂多只能算是優秀中文排版里的一個「充分非必要」條件。

近年來,隨着電子閱讀的發展,中文排版再次引起眾人的關注,其中也包括一些非設計行業的工程師和愛好者。而一些新近誕生的電子閱讀器在宣傳自己排版功能的同時,也助長了中文排版中的一大迷思——「標點懸掛」。甚至有一些簡陋的電子書排版引擎,僅實現了這一項功能,就被譽為「排版設計最好的電子書」。我熟悉的一位設計師曾經說過,標點懸掛「可以說是討好外行人的神器」,因為它功能突出、簡單易懂。

這種的片面的審美情趣,甚至蔓延到了一些專業的平面設計師和書籍設計師群體里。如今談排版,似乎一說「我們都做了標點懸掛呢」就成了精緻排版的代名詞,似乎所有排版問題一懸掛都不見了。

繼續閱讀

Wǒ ài pīnyīn!

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圖片來自網絡)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本項目不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還努力從字庫廠商、軟件廠商、網頁環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環境。而在本篇里則來關注中文字體排印里不可缺少、卻經常被忽略的一個對象:漢語拼音。

大家快來評 (tu) 論 (cao) 一下吧!

不知道從何時起,網上突然開始流行起這樣一種寫法。在形式上採用了「括號給漢字注拼音」的方式,比如在這句話里,字寫作「評論」而實際上卻希望被念做「吐槽」。乍一看是給漢字注音,但明顯不是漢字原本的讀法,自然也就超越了單純注音的目的。

這種做法似乎是從二次元的世界引入中文的,源頭自然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在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對某個漢字詞彙強行指定一個新的讀音的做法儼然已經成為一種修辭方式。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見筆者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這裡就不展開說了。而今天,我想把重點放在和大家討論:是時候來重視一下漢語拼音的字體排印了。

繼續閱讀

從「行長為字號的整數倍」說起

按:本文是「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的第一篇。這一系列討論將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思路探討中文排版。本篇從中文字體排印最基本的思維方式談起。由於排版是各種因素互相影響的過程,裡面難免涉及到的其他諸多問題,將在系列文章後續展開討論,請諸位讀者留意本篇的討論範圍。

「一行十五個字,排五行。」

從版式設計來說,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排版要求了。那麼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如何忠實地再現這項要求呢?我們以這個命題來做三種嘗試,和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中文排版中最基本的一個原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