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The Type 文集《從字體開始:設計改變的生活與社會》開啟預售

The Type 首本面向大眾的文集《從字體開始:設計改變的生活與社會》開始預售,微信掃描上方二維碼進入商城即可購買。

尋找呼捷瑪斯在中國的蛛絲馬跡——兼談「呼捷瑪斯」的譯名

最近,位於杭州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從呼捷瑪斯到未來圖景:蘇俄設計歷史」的展覽,展出了二十世紀二十至八十年代的蘇俄設計,作品涵蓋戲劇、建築、手工藝、產品、平面、服裝、交通等門類。根據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設計新的世界觀」,包括新人新教育、工人文化、日常生活的藝術、未來城市;第二部分是「建造明天的世界」,包括建造「大風格」、戰後公寓設計及其工業建築技術、現代產品設計的起步、裝飾藝術風格設計;第三部分是「人文設計&為人類而設計」,包括飛向星空、宇宙主義與太空設計、設計黃金年代與技術美學研究所、設計中的未來學。三個章節大致對應了 1920—30 年代、1930—50 年代、1960—80 年代幾個階段。與此同時,設計博物館還邀請國內外學者舉辦了研討會和線上講座

謝幕的膠囊塔:流動性的辯證

中銀膠囊塔。圖:Alex Rerh

2021 年 5 月,由黑川紀章設計的位於東京銀座的標誌性建築中銀膠囊塔(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再度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上一次建築因老化而差點拆除時,大師黑川本人還在世,提出「用新的膠囊替換老化陳舊的就可以」,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勉強將其保留。自從 2007 年黑川去世,地皮也賣給了對沖基金,這次沒人能阻擋它的命運了。

時隔六年 經典重現——《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經典版)出版及試讀

時隔六年,平面設計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經過修訂,並以「經典版」的名義再次與讀者見面。

照葫蘆畫瓢卻丟失關鍵要素,漢字遊戲如何才能像 Wordle 一樣流行?

謎底見文末

風靡英語世界的 Wordle 猜單詞遊戲不僅讓開發者 Josh Wardle 贏得《紐約時報》的收購合同,也讓中文開發者踴躍地試做各種漢化版本。Wordle 有不少精妙之處,都恰好踩在一個好作品能流行起來的節奏上,它的中文衍生遊戲卻在照葫蘆畫瓢中難免丟掉了一些關鍵元素。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從國際風格到古典樣式再到 idea》譯後記

由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白井敬尚著、張彌迪編的《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從國際風格到古典樣式再到 idea》近日終於由湖南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作為研究支持,The Type 編輯劉慶(Eric Q. Liu)不僅對全書進行了精準翻譯,並作為排版顧問,對中英文字部分的排版進行了監修。特轉載書末的《譯後記》如下。

在討論日本設計師對字體排印、網格系統的實踐時,不可能避開白井敬尚這個名字。長年以來,他設計的 idea 雜誌也一直伴隨着我的學習與研究,因此當彌迪兄與我商討在國內策劃展覽和出版事宜時,我欣然決定加入。我也深感在中文環境下,無論是字體排印還是網格系統,這些概念的具體內涵和實踐方法,都缺乏的實質性討論。而白井先生的作品,無論是其理論深度還是實踐廣度,都非常值得中國設計師學習,這次能譯介到國內,堪稱是一大好事。

「元宇宙」話術之外, 我們嚮往怎樣的未來媒介?

在《堡壘之夜》中舉辦的 Ariana Grande 虛擬演唱會。圖:Epic Games

Metaverse(元宇宙,一譯「超宇宙」)在今年成為了互聯網風投圈的熱詞。當 Epic GamesFacebookRoblox騰訊和字節跳動等巨頭紛紛將「構建 Metaverse」寫進自己最新的使命宣言或招股書的同時,有關「元宇宙」是什麼、將有怎樣的體驗、實現的技術路徑、將創造怎樣的價值等討論也火熱展開。科技公司對「元宇宙」的想象大同小異:它是移動互聯網的繼承者,是一個可以置身其中的虛擬環境,以全真的體驗和平台間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實現用戶的沉浸式娛樂、社交、經濟活動,並且從某種程度上融入實體生活而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為美國科技創新鋪路的亞洲移民

電華打字機,由高仲芹發明,IBM 製造。© The Smithsonian

全球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電信公司之一,名字中卻帶有「鐵路」二字,這是為什麼?

我在每個學期的信息史課程中都會先用這個問題來刁難斯坦福的學生們。其中提到的電信公司是斯普林特(Sprint),全名是「南太平洋鐵路內網電信公司」(Southern Pacific Railroad Internal Networking Telecommunications)。隨後,我就會簡明扼要地普及一番關於美國通訊基建的歷史知識,而這些史實總是能讓他們大開眼界。

鐵路,以許多方式為現代美國及至全球的信息架構鋪設了第一層歷史基礎,我這樣解釋。在電報技術興起時,工程師基本上都會選擇沿着南太平洋鐵路等已經打通的鐵道線路來鋪設電報線,畢竟有現成的工程,何必再重新砍樹開路、穿河過橋呢?不久後,又有了光纖通訊,大多也以同樣的方式,沿着一百五十多年前初次聯通美國各地的火車軌道來進行基礎建設。

「鐵路是誰建的呢?」我接着問。一位學生答:「中國移民。」

油墨陷阱和它的朋友們

最近我看到了伊夫斯·彼得斯(Yves Peters)在推特上詢問圖中尖刺的正式名稱叫什麼,我簡短地回答了一下(劇透:這叫光陷阱!)。我覺得在這個話題上還有更多值得探索,因此決定寫點東西,不只關於光陷阱,還會包含類似的概念和造型。在字體設計師的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天想要就這些東西寫上個四千字,而不考慮言簡意賅。1

Gerrit Noordzij 九十歲了,他被奉為圭臬的著作 The Stroke 究竟說了什麼

赫里特·諾爾澤(Gerrit Noordzij)先生不幸於 2022 年 3 月 17 日在荷蘭梅珀爾逝世,享年 91 歲。謹以此文送上我們對他的追思。

荷蘭字體設計師、書法家赫里特·諾爾澤(Gerrit Noordzij, 1931–2022)在 1985 年出版的《筆劃:書寫的理論》(The Stroke: theory of writing)一書,可以說是對他的文字設計/書寫理論的最精簡有力的詮釋。該書翻譯成多國文字,數次重印,2019 年 4 月初又重新發行了英譯版。德國字體巨匠施比克曼(Erik Spiekermann)曾說,「誰只要對視覺語言感興趣,只要想知道文字和字體為何形態如此,就應該去讀這本 86 頁的小冊子。」諾爾澤的理論並不是是金科玉律,但讓我們來看看他為何影響如此之大。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204:塞納河畔阿蒂皮

時隔四年,ATypI 再次於線下召開年會,ATypI 2023 在巴黎順利落幕。主播 Eric 親赴現場參會,並第一時間採訪了三位華語講者。在今天的節目中,三位嘉賓將為我們分享本屆大會的經歷及見聞。

字談字暢 203:字體界的米開朗基羅

Cooper Black,一款歷時百年、歷久彌新的作品;其設計師奧茲·庫珀,也堪稱美國現代字體設計史中獨樹一幟的藝術家。今天,我們有幸請到身在紐約的設計師莫善然,為大家講述奧茲·庫珀的生平故事,及其個性鮮明的字體作品。

字談字暢 202:大字小字落熒屏

字體回落的現象普遍存在於用戶界面,大至系統,小至網頁;字體回落也是諸多軟件工程的常備機制。本期節目,我們將簡要介紹字體回落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當下網頁設計和開發中值得了解的實踐方案。

字談字暢 201:重々層々疊々々

聽眾來信既是今日的主題,也是今日主題的來源。本期節目將與大家分享同上符號和疊字符號的基本知識——一組存在於多個書寫系統中的特殊書記符號。

字談字暢 200:兩百次重返初心

《字談字暢》如期播送第兩百期。今天,通過幾封聽眾來信,我們將討論一些在字體設計、字體應用以及更廣泛的字體排印教學和普及過程中,可能會反覆出現、同樣也值得反覆思考的現象或問題。

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裡,這檔節目能繼續伴隨「字體排印」這一學科在中文社區里持續成長。

字談字暢 199:巴塞爾州楊清秋

話接上回,嘉賓沛然繼續為我們講述揚·奇肖爾德的故事。本期節目,將從奇肖爾德移居瑞士後的經歷開始,回顧其壯年直至晚年在平面、書籍及字體設計等各領域的作品及貢獻。

字談字暢 198:萊比錫城楊清秋

揚·奇肖爾德,現代字體排印領域的一位宗師。其傑出的成就和對後世的影響,自是無法在幾十分鐘內道盡。本期節目,我們請來老朋友沛然,為大家首先介紹奇肖爾德的生平履歷,及其容易被忽視的作品和貢獻。

字談字暢 197:朝鮮韓漢皆普惠

阿里巴巴普惠體在去年的更新中,擴增了韓文支持。本期節目,有幸請到普惠體韓文項目的成員——漢儀字庫字體設計師劉翛瑀——為我們介紹韓字字體設計的基本知識及要點,分享普惠體韓字製作的幕後趣聞。

字談字暢 196: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2023 年 1 月 31 日星期二,癸卯年正月初十,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本期節目將回顧海內外字體排印領域的新聞,為大家播報值得關注的字體項目、競賽作品及圖書文獻。時近初春,希望《字談字暢》能繼續成為你新年旅程中的陪伴。

字談字暢 195:得意窄斜大彎鉤

一個多月前,開源美術字體「得意黑」正式發布,獲得不同社區的關注,備受熱議。今天我們有幸邀來「得意黑」的兩位主創者,oooooohmygosh 和陳渚,親身講述作品的誕生背景,剖析設計的細節及難點,以及,關於「開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