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时隔六年 经典重现——《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经典版)出版及试读

时隔六年,平面设计经典著作《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经过修订,并以「经典版」的名义再次与读者见面。

继续阅读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从国际风格到古典样式再到 idea》译后记

由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白井敬尚著、张弥迪编的《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从国际风格到古典样式再到 idea》近日终于由湖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研究支持,The Type 编辑刘庆(Eric Q. Liu)不仅对全书进行了精准翻译,并作为排版顾问,对中英文字部分的排版进行了监修。特转载书末的《译后记》如下。

在讨论日本设计师对字体排印、网格系统的实践时,不可能避开白井敬尚这个名字。长年以来,他设计的 idea 杂志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当弥迪兄与我商讨在国内策划展览和出版事宜时,我欣然决定加入。我也深感在中文环境下,无论是字体排印还是网格系统,这些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方法,都缺乏的实质性讨论。而白井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其理论深度还是实践广度,都非常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这次能译介到国内,堪称是一大好事。

继续阅读

字谈字畅五周年特别节目

你听《字谈字畅》几年啦?

开播以来,《字谈字畅》不间断地播送了五年,少不了诸多嘉宾、友台的参与和贡献,更重要的是全体听众。听众是我们制作每一期节目的起点;同时,每一期节目只有经过听众的下载收听乃至来信反馈,才算真正完成——这是广播节目的魅力,也是我们持续制作这档节目的乐趣。

在这个时局多变的秋天,我们决定也尝试一种新的互动媒介,举办一场线上直播。

继续阅读

中文排版网格系统的五大迷思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本篇将着眼于宏观字体排印与微观字体排印的关系,从中文排版的底层本质为大家理清对「网格」的各种迷思。

也许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版式设计中最经典的一个工具就是「网格」。瑞士现代设计的代表设计师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在半个世纪前整理出了一套西方的网格系统理论,被平面设计师们奉为圭臬,其著作《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也是设计师必读之书。该书于 2016 年发行简体中文版时,笔者也参与了监修工作。

理论重在实用。近年来,有很多设计师一方面没有吃透西方设计理论中「网格系统」的内容,另一方面又缺乏对中文网格的学习,把西方网格理论生搬硬套到中文排版里,做出了一些看似有网格、实际上却完全不符合中文体例的排版。本文就针对这些现象,对网格系统在中文排版中应用中常见的误区和迷思做一简单的分析。

继续阅读

《字谈字畅》百期纪念沙龙预告

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 Type is Beautiful 旗下、全球首家用华语制作的字体排印主题播客节目「字谈字畅」。……

我们的播客《字谈字畅》马上就要一百期啦!通过节目居然可以结识海内外各行各业的这么多的听众朋友,我们感恩在心。对于一档节目来说,一百期毕竟是个不大不小的节点,它绝对不是结束,它完全可以是个新的开始。

小长假的下午三点,正是来一杯饮品小憩畅谈的时间。在暮春的上海弄堂里,两位主播邀请您一起一边喝咖啡,聊聊 TIB 会刊,聊聊 Eric 的孔雀计划,聊聊字体排印似小非小的那些事。

两位主播聚在一起也不容易,再说万一有神秘嘉宾出席呢?

继续阅读

不离不弃的破折号

用思源黑体 Heavy 显示的各种横杠形状的字符,具有不同的长短、粗细和高低位置。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重点分析几个中文的特殊标点符号。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挤挤总是有的」「避头尾」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2016 年 7 月「知乎 LIVE」新上线,而本站作者、多语言字体技术开发者梁海随即在其知乎专栏里发布了一篇名为《破折号好难啊!破折号怎么这么难!》的文章。他在文章里附上了 2016 年 7 月 8 日在推特上发的截图,并对 1024 场次「知乎 LIVE」中使用的 907 个破折号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居然有 11 种用法,情况之复杂以致于他说「嗯……我懒得分析了。」既然如此,笔者就接这一棒,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破折号这么难。

继续阅读

「孔雀计划」序——中文排版思路的重建

本站 The Type(TIB)在创建之初主要着重于介绍西方字体排印的历史、理论与实践,而对于中文的字体排印,我们能做些什么,也是我们从未停止思考的问题,而「中文排版」则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传统中文排版工艺已随着金属活字的消亡而没落,又经过照相排版、数码时代的洗礼,对西文排版方式亦步亦趋。在中文字体排印「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已过三十余载的今天,是时候对中文排版重新审视一番了。

重建,是因为曾经被摧毁过——现在的中青年设计师里,能理解并掌握中文排版传统规范知识的人已经很少,在专业的美术院校里几乎已经没有老师教;没有多少人想到要学、愿意学,即使想学也没有人教、也没有教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完全摧毁、亟待重建的状态。

继续阅读

《字谈字畅》三周年庆沙龙预告

?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 Type is Beautiful 旗下、全球首家用华语制作的字体排印主题播客节目「字谈字畅」。……我们的播客只有声音,没有图像。我们的口号是「用听觉方式扯视觉艺术」,如果您可以脑洞大开,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光阴似箭,《字谈字畅》在前辈与朋友、读者与听众们的关怀下,将于今年秋天迎来三周岁生日。我们将在 2018 年 8 月 11 日于上海举办《字谈字畅》三周年庆沙龙活动。这是本节目第一次举办线下见面活动,主播、嘉宾和听众首次欢聚一堂,现场录音。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三周年的特别纪念礼品,最后还有不可错过的 One more thing 惊喜!

继续阅读

挤进推出避头尾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从本文起,将对标点处理问题展开分析。虽然本文讨论的是「避头尾」,但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系列之前关于「基本行长」「全宽/半宽」标点标点悬挂思路等几项内容一起来阅读分析。

假设在排一段中文时遇到了题图的情况,应该怎么办?版式规定一行二十二个字且不允许标点悬挂,可是偏偏在行尾遇到了句号。

也许有人说,这不就是避头尾么,既然句号不能在行头,那就把「客」字一起拉下来换成新的一行即可——这是唯一且最优的方案吗?针对这个简单的实例,其实可以有五六种处理方案。与其讨论方案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处理思路。在本文里,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避头尾操作中的各种复杂度与优先度决策的问题。

继续阅读

针对 Adobe InDesign 标点挤压中文默认设置的反馈

「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本项目不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还努力从字库厂商、软件厂商、网页环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环境。针对目前 InDesign 中文版的诸多问题,笔者于 2018 年 2 月撰写了一份反馈报告,已经从东京转交至 Adobe 总部的品质工程部。报告原用英文撰写,现翻译成中文公开如下。

要让 Adobe 这样一个商业公司针对于一个并无法获得多少商业利益的地区进行本地化设置的修改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没有用户反馈又没有商业利益,软件是不可能自动变好的。只有让 Adobe 得到更多实质性的反馈,才能让其内部提高修改 bug 的优先度,最后实现软件的更新。笔者希望所有 InDesign 中文用户,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笔者一起通过各种渠道来反应这些 bug,最终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关于标点宽度调整以及 InDesign 所谓「标点挤压」功能的具体分析,孔雀计划将在之后的文章里具体讨论。

English version in PDF format is available here.

问题

  • InDesign 软件完全按照日本工业标准 JIS 设计,而「标点挤压」中的默认中文设置(包括简体中文设置和繁体中文设置)却采用了与软件设计标准的日文排版原则完全不同的算法,造成逻辑矛盾,导致中文用户几乎无法使用。
  • 错误的翻译不仅导致用户界面显示问题,还导致整个「标点挤压」功能非常不友好。

继续阅读

关于

Avatar photo
平面设计师,语言与字体排印研究。《西文字体》译者。
Twitter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