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國際字體大會 ATypI · 2024 布里斯班

2024 年 4 月 16 至 20 日,國際字體協會(ATypI,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的年度大會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主會場為布里斯班會展中心、工作坊的分會場為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藝術學院。

與往年一樣,本站的編輯團隊在大會期間,連日同步在微信公眾號平台上更新了每日速報。作為視頻導覽和索引,我們也將之前的每日報道與相關內容在本頁面悉數奉上。

此外,各位讀者還可以從以下渠道獲得更深入全面的報道:

  • 《字談字暢》播客:第 229 期和第 230 期播客里,Eric 採訪了來自華語地區的幾位演講者,介紹了各自的演講。工作坊的具體內容,並談了自己在布里斯班所見所聞。
  • 會員通訊:針對我們在此次大會上觀察到的字體排印資訊以及趨勢進行了詳細報道。歡迎訂閱我們的會員計劃
本次大會現場報道由 厲致謙Eric撰稿。

ATypI 工作坊:第〇天

按照慣例,ATypI 大會都是從多彩多樣的工作坊開始的。本站團隊成員厲致謙在首日格里菲斯大學開始了整整一天的工作坊《縱橫排版的漢字字體設計》,而方正字庫的汪文先生則主持了《中文字體的多文種字體匹配》工作坊。而當地的藝術家則另外還有木活字排印、字體散步等多項工作坊。

ATypI 演講亮點:第一天

ATypI 主席托馬斯·菲尼(Thomas Phinney)在介紹了本次布里斯班的聯職負責人多米尼克·法拉(Dominique Falla)與克里斯蒂安·克魯茲(Crystian Cruz)之後進行了開幕致辭。緊接着是充滿澳洲特色的歡迎演講—— Welcome to Country。先住民代表香農·拉斯卡(Shannon Ruska)講述了原先在這片土地上極其多樣的語言和文化習俗,並帶領了所有現場與會者一起跳起了他本民族的舞蹈。

大會第一天是技術主題。第一位講者是金mín暎(김민영、Min-young Kim),她講的是中日韓字體被歸為一個大類,但其實各自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下一位 Adobe 文字排版引擎的負責人納特·麥卡利(Nat McCully)則分享了排版引擎在面對字身框非正方形字形時是如何處理的。他認為漢字從窄變寬的過程,如果高度不變,會讓文字的視覺大小顯著變大,更自然的方式是讓字身框的面積不變,也就說從窄字變成扁字。當然,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行高也變得可變了,於是又給出了新的解決方案。之後他介紹了 Adobe 日本上周剛發布的一款新字體「百千鳥」,這是一款在縱橫雙方向連動可變的字體家族。

mingyeong
_DSC0028
Tania Hearn

上午茶歇前最後一位講者是塔妮婭·赫恩(Tania Hearn),她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練習拉丁字母書法與繪寫的經歷,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從小對彩色東西特別敏感。在接觸到字體設計之後,她就開始製作很多彩色字體。隨着她對彩色字體技術的深入了解,她已經不再滿足於填滿色板。在 Glyphs 開發者 Rainer 的幫助下,實現了使用色板隨機填色的新功能。最後她還暢想了一下彩色字體的前景,她展示了一個包含全球品牌 logo 的色輪。看看那些品牌的字標,都是彩色的。他們是不是下一步需要定製自己的彩色品牌字體呢?

茶歇過後,中國的殷葉航帶來了開源仿宋字體項目——朱雀。現在我們常用的仿宋字體,藍本是民國的華豐真宋,而朱雀的藍本是民國百宋鑄字局的南宋。他們使用人工智能的幫助,經過多次人機互動,最後得到了不錯的結果。他們下一步計劃把筆畫拆散,製作出更多字,並計劃覆蓋中日韓字符集。

下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穆圖·內圖馬倫(முத்து நெடுமாறன்,Muthu Nedumaran),他介紹了中國人不太熟悉的排印引擎工作內容——shaping(變形)。在南亞等地各種婆羅米系的文字中,都存在着元音、輔音相互嵌套組合的變形規則。在鍵盤中輸入的是一串字符,需要文字渲染引擎進行正確的變形組合為一個簇。他在開發名為 Hibizcus 的字體校對軟件之後,現在又開始開發能用在 iPad 的小工具,通過手繪確認各種字母的筆順和造型,軟件會自動根據繪製的字符形進行組合校對,便於評估設計效果,也可以導入到 Glyphs 繼續編輯和最終導出。之後,來自 Adobe 的兩位排版算法研究員阿魯希與阿希什·賈因(Arushi Jain & Ashish Jain)兄妹。他們介紹了使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對內容提出修改建議,以實現在兩端對齊設置下,各個段落之間能有更一致的詞距。

Muthu
Jain

下午開場的是西瓦·卡爾揚(Siva Kalyan),他演講的主題是視覺縮放字體的自動化。通過結合機器學習與人類視覺的計算模型相結合,為任意一個給定的字體生成視覺字號變體。接下來是來自谷歌瀏覽器 Chrome 的工程師多米尼克·勒切斯(Dominik Röttsches)。他介紹了谷歌新的字體工具 Fontations。谷歌的野心是要做重新做一個新的字體渲染引擎後端,而作為後端的Fontation 能更安全、更快捷、更高效。而越法混血常美蘭(My-Lan Thuong),她是 Sharp Type 的設計師。針對到底需要做多少擴展拉丁字母,她進行了個人研究,查閱了超過兩百種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然後還與兩位朋友一起開發了一個用於 Robofont 的插件,可以幫助設計師按照工作流程較快地擴展出他們推薦的 OminiLatin 字符形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茶歇後是哈希姆·珀蒂耶特(ഹാഷിം പടിയത്ത്,Hashim Padiyath)的分享,主題是其對幾何化造型馬拉雅拉姆文的研究。馬拉雅拉姆文通行於印度南部喀拉拉邦,與泰米爾文一樣源自古蘭塔文,因此與泰米爾文有類似之處。儘管與其他眾多南亞文字一樣,馬拉雅拉姆文最早是寫在棕櫚葉上的,擁有圓弧造型,但其同樣存在一種比較方的風格。他借鑒了西文 Futura 等幾何型字體的風格特徵,通過提取現有幾款字體的骨架,嘗試整理出一套幾何形風格、相對簡潔、統一的馬拉雅拉姆文字體。而來自泰國的 Rachapoom Punsongserm,他講的是針對泰文的一次易認性比較研究。在不同距離、視角等參數進行的定量試驗後,通過結果分析和論證,他說明了與兩款「無圈」「類羅馬」造型的字體相比較,作為泰文 UD 字體的 FT Manifest 的易認性的確是比較高的。

第一天的最後,是大會特邀嘉賓史蒂芬·班納姆(Stephen Banham)帶來的第一場主題演講,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講解了他對澳大利亞字體排印的最近四十年進行的一次整理和回顧。因為澳大利亞實際上就是英語國家,其字體排印難免擺脫歐美的影響,因此他也拋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什麼樣的字體可以代表一種文化、代表一個國家?他的答案是:只有時間知道。別急,再等五百年,時間會告訴你。最後 Eric 也提問是否考慮到了先住民的字體排印?是否考慮到了其他少數族裔的字體?到底有沒有什麼澳洲本地的字體風格特色?也許所謂像「澳大利亞字體排印」這樣國家代表字體是一個偽命題,在越來越全球化的時代,澳洲也正在越來越多地吸引新的移民。而曾經讓人忽視的澳洲字體設計,也因為擁有海外求學背景,或知名字體公司從業經歷的設計師的到來,而變得引人注目。也許沒必總想着我是誰,向內多照照鏡子,答案自然浮現。

ATypI 演講亮點:第二天

image
image

布里斯班大會發言的第二天,天色相比昨日有些陰沉。第二天的演講為雖然是以教育為主題,但是開場演講卻很特別,也非常具有澳大利亞特色:牲畜烙印。1872 年的《品牌法》要求澳大利亞畜主在其牲畜上標上註冊的字牌,而這些字特殊的造型也啟發了金特拉·梅內西斯(Dzintra Menesis)與梅莉薩·西爾克(Melissa Silk)的研究興趣。她們對鐵匠製作的烙印字體進行了分析,並進行了數碼復刻。接下來,佩德羅·尼夫斯(Pedro Neves)介紹了其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設計學院開展的一項研究,讓學生使用樂高積木創建模塊化字體,並用凸版印刷機將設計實際印刷出來。他非常強調代碼編程在這種模塊化設計的重要性,而實體的彩色印刷也增加了動手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整個課程中既能動手又能動腦。

image
image
image

茶歇過後,擁有建築學和平面設計背景的阿什莉·富克斯(Ashley Fuchs),講述了她帶領學生使用現代的中密度板等材料,利用激光切割設備製作全新的木活字,並印刷製作海報的情況。講座中興奮到表情變形的年輕學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拉爾夫·肯克(Ralph Kenke)的演講題目是《負空間在標識設計中的價值》,這其實也是他新書的主題,而具體內容實際來源於他給本科生教授的課程,總結出七種具體的方法,在標誌設計中對選擇字體和單詞含義進行考察。戴維·薩金特(David Sargent)為大家展示了用現代技術復刻存放在澳大利亞阿米代爾地區的印刷博物館中一套磨損嚴重的肥胖體木活字的項目,其最大的特別指出就是在於使用可變字體復現出這些特殊字體的觸覺、磨損和損壞的本質,將「時間」「地點」的元素嵌入到最後的字體過程中。當然,這款字的 texture 軸能讓用戶調整斑駁的紋理程度,而David向展示其具體實現的布點則讓全場觀眾一片嘩然。

image
image

上午最後一位是沙迦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的助理教授娜達·阿卜杜拉(ندى عبدالله,Nada Abdallah),她也是新當選的 ATypI 副主席。她介紹了自己在學校中給大二和大三學生的字體課程,分成三個階段:拉丁、阿拉伯和雙文。她引導學生從以前的書籍封面、電影海報等中復刻字體,根據字體設計的要求修正,完成整套的阿拉伯和拉丁字母。最後再使用自己設計的字體,重新設計一張原來書籍或電影的海報。她展示了學生們精彩的作業,其中對於拉丁字母有意阿拉伯化的要求,催生出許多有意思的字形。在講座的最後,她還播放了一個讓人催眠的視頻,猶如進入了黑白一千零一夜之中。

下午開場的講者是帕斯卡爾·施密德(Pascale Schmid),她在昆士蘭大學的博士課題是研究航空業中的字體排印。她首先向我們展示了一張設計過時的登機牌,也許我們都有感觸,不論是登機牌還是安全信息牌,甚至是駕駛員的儀錶盤,航空業中處處都是字體排印,但是這個行業卻一直對此視而不見。她尤其關注字體排印對提高航空安全性的幫助,在她大量的訪談和問卷中,最終的結果都導向了 YES!儘管也有飛行員告訴她,自己最愛的字體是 Comic Sans!在她之後是來自方正字庫的何詩暘,他介紹了少民字體在中國的情況,以及方正字庫為此做的工作。他的講座獲得了不少提問,看來與會者都比較關心這個問題,也希望他們能與國際相關組織機構建立交流機制,展開更多的協作與交流。

下午茶歇之前最後一位講者,是這次協辦方格里菲斯大學的教授米尼克·法拉(Dominique Falla),擁有豐富的研究與教學經驗。在 2013 年,她創辦了 Typism,一個文字繪寫與設計愛好者的組織,他們舉辦講座、展覽和在線工作坊。本來以為她會做一個歷史回顧,沒想到她幾乎都在說自由職業者如何自立。這的確擊中了在場的很多聽眾,在最後的問答環節,也有多位聽眾激動地對她的分享表示感謝。的確,自由職業者雖然看起來很自由,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加,職業瓶頸也會快速到來,而生活的開支則是減不下來的。「不要賣時間,要賣價值」,這其實不僅僅是對自由職業者的忠告,也是對所有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與組織的良言。

image
image

下午茶歇回來,又是一個關於人工智能的分享。瑪麗·費伯(Mary Faber)自己親測了一遍現有的各種人工智能圖像工具,得到了各種五花八門的結果,令人啼笑皆非。“人工智能不是我的菜,至少是現在!”而 Christine Bateup 博士帶來的演講可以說是今天最嚴肅的話題:生成式人工智能(AI)對版權的影響。生成式 AI 到底有沒有版權?如果有,那麼誰是版權所有者?AI 模型的輸入,以及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是否構成版權侵權?本來「合理引用」作為侵權的判定就已相當麻煩,而在 AI 的環境下,事情只會變得更複雜。她不僅提供了包括美國法院判例在內的大量信息,還為廣大設計師提出了各種忠告和建議。

全天最後一位講者總是能將會議帶到新的高度。賈森·帕門特爾(Jason Pamental)就是這樣一位大咖。他是W3C特邀專家,有過超過25年的從業經歷,現在是美國最大的寵物垂直電商 Chewy 的首席設計師,光是設計團隊就有四五十人之多。面對公司同時上千種產品的電商設計、包裝、用戶界面等複雜問題,解決方案唯有建立起一個預先設定卻又不乏靈活性的字體排印設計系統。他坦言這幾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唯有這樣才能降低成本,並保持設計的一致性。當然,在設計這個系統的過程中,他也加入了對於設計的追求。「我一直想把海報帶回網頁」,一個成熟的設計系統不必扼殺有創造力的設計。他的分享全都在網頁上展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文末圖片中的網址詳細察看。

ATypI 演講亮點:第三天

大會發言第三天的第一位講者梅拉妮·烏里貝(Melanie Uribe)是美國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她為大家介紹了其與學生們將字體排印與增強現實(AR)相結合,以弱勢群體——難民和移民的掙扎、情感和經歷為題材創作的幾個實例。

而在她之後則是劉育黎的發言《明快打字機字體的復刻》。面對外國聽眾,他簡單扼要地介紹了林語堂的明快打字機及其專用的仿宋字體的特點,並特別針對復刻中對組合漢字、中西混排的考量進行了說明。當然,字體只是他們這個野心勃勃的項目的一部分。他也預告說他們「忠實復刻」的明快打字機即將發布。

image
image
image

下一位講者是Matt Vergotis。他在啤酒類別的品牌設計中可謂登峰造極。他向聽眾介紹了自己一個又一個的啤酒品牌設計案例,從字標到插畫,從色彩系統到整體包裝設計,全都一把抓。有意思的是,他在每個項目中並沒有太多重複自己,而是賦予了不同啤酒獨特鮮明的視覺識別。茶歇後的講者是出生於伊朗的設計師普亞·賈漢沙希(پویا جهانشاهی,Pouya Jahanshahi)演講的主題是波斯懸體字(即納斯塔里格體[نستعلیق,Nastaʿlīq])在數碼時代下如何復興。在展示了這一古老的字體擁有豐富的書法傳統之後,他也為大家講解目前 OpenType 等字體技術以及包括 DecoType 在內的排版引擎為這類字體的電子化時遇到的各種挑戰。下一位講者是來自美國約翰·B.貝利(John D. Berry),曾任ATypI 主席的他是一位資深的編輯、字體排印師、書籍設計師和設計寫作者。他的主題是不同書籍中的字體排印。與其說他在做一個分享,不如說在給大家上書籍設計和字體排印的課程,從歷史到案例,從錯誤分析到如何做對,他的分享值得一再回味。

午飯之前的講座為上午畫上了完美句號。美國設計師凱特·威多斯(Kate Widdows)和布里斯班本地霓虹藝術家邁克爾·布萊澤克(Michael Blazek)為我們聯袂帶來了題為「用光書寫:二十一世紀的霓虹字工藝」的精彩分享。從科學原理到工藝,從歷史發展到不同國家地區的霓虹招牌介紹,大量精彩的照片和有意思的視頻帶領與會者一起進入了霓虹的世界。你知道霓虹燈是怎麼製作的嗎?你知道曾經這是一門一旦學會就能每天掙大錢的職業嗎?你見過多層霓虹燈管嵌套製作的招牌字嗎?你知道在伊朗也有過很漂亮的霓虹燈招牌嗎?你見過老爺車頂上裝霓虹燈字的警車嗎?霓虹燈其實更環保,你知道嗎?

下午回來之後,首先登場的是來自巴西的字體設計師克里斯蒂安·克魯茲,他的分享並不新鮮,在之前舉辦的 TypeLab 上也講過。內容是他對於巴西政治史上敏感詞的研究,為此他製作了一個字體,當用戶打出敏感詞的時候,整個單詞會被自動塗黑、劃線和圈叉。為此他在字體內建立了一個詞典,還給敏感詞做了分級:最嚴重的直接塗黑。除此之外他還整了更多花活,比如加上各種記號的圖章。下一位是來自布里斯班本土的字體設計師特洛伊·萊茵斯特(Troy Leinster),他在美國 Cooper Union 和海牙學習字體設計之後,在美國的 Hoefler & Co. 又工作了七年。他的分享可以說是老師傅的經驗之談了。創意—原型—設計—工程—發售,每一步都講得清楚明白,會踩到坑,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都毫無保留地分享。聽了他的講座,那些滿腦子只知道畫字的“字體設計師”們,可以好好想想自己還缺點什麼了。

_DSC0210
image
image

最後一位大會發言人是來自越南的何詩(Thy Hà)。她在墨爾本求學後留在了當地工作,白天設計網站,晚上做字。她和一群小夥伴們發起了一個叫 Lưu Chữ[留字]的組織,取了越南語 lưu trữ[留貯]的諧音,意為「保留下文字」。他們收集了大量過去的越南視覺資料:書籍、雜誌、海報等等,並建立了線上數據庫,同時也在胡志明市建立了一個線下展示和交流的空間。演講中她向我們展示了很多有趣的越南化的拉丁字母設計。

今天最後的高潮來自拍攝於 2012 年的紀錄片 Linotype: The Film。在放映之前,導演道格·威爾遜(Doug Wilson)還專門介紹了萊諾自動鑄排機引介到澳洲的歷史。之後的紀錄片讓在座的觀眾們唏噓不已,有不少人甚至幾度落淚。在映後交流環節中,導演強調了相比記錄機器的發展、輝煌和沒落,他更在意背後的人。當時作為德國難民奧特馬爾·默根塔勒(Ottmar Mergenthaler)隻身一人來到美國,發明萊諾自動鑄排機後成為巨富,他的機器被愛迪生譽為跟中國長城並列的「世界第八大奇蹟」。那些經年累月才能熟練掌握操作萊諾自動鑄排機的排字工,在一夜之間不得不全部下崗失業。曾經功能強大橫掃全球的瑞士手錶級別精密的機器,變成了今天在拍賣會上無人問津,藏家不得不眼睜睜地看着心愛的寶貝報廢肢解……技術的進步總是讓大多數人感到興奮的,但被淘汰的技術,卻又與多少人的情感和故事糾纏在了一起,他們同樣值得被尊重和紀念。

ATypI 演講亮點:第四天

最後一天的開場演講來自新西蘭 Klim Type 的創始人克里斯·索爾斯比(Kris Sowersby),他的字體作品獲獎無數,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二位來自新西蘭的AGI會員。他向聽眾介紹了 Matarongo 項目。這是一個與研究學者約翰遜·維特希拉(Johnson Witehira)一起合作的項目。他們研究了新西蘭的毛利人在快速學習拉丁字母后拼寫自己語言的歷史,在其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毛利人雕刻出的看起來有些怪怪的拉丁字母。克里斯從中提取出一些設計元素和特徵,結合最早的殖民者庫克船長下屬的英文手寫文書,開發了一套全新的超級字體家族。不僅如此,他們還根據毛利人語言的特點,如高頻出現的 ng、wh 和常見的長元音,設計了一些在英語中不常出現的合字。經他巧手後,原本粗糙原始的字形一下子變得現代感十足,充滿了力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之後,來自日本森澤公司的鹿島花梨(Karin Kashima)介紹了往屆森澤字體大賽的情況,以及今年新增的簡中、繁中和韓文組。大賽模板已經上線,大家有興趣都去試試吧!投稿是免費的。之後,來自波蘭–日本信息技術學院的瑪爾塔·梅謝夫斯卡(Marta Myszewska)介紹了該校在與 ATypI 合作,成為了官方的教育合作夥伴的過程,現在學生的水平也逐年水漲船高,帶動了波蘭整體的信息技術和設計行業,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而蒙納字體的首席技術官文卡特·葉特林塔拉(Venkat Yetrintala)則在其後向大家介紹蒙納已經加入「內容來源和真實性聯盟」(C2PA)的情況。目前 C2PA 規範已在去年的 1.4 版本中將加入字體成分,這樣可以清晰地顯示包括字體在內的設計素材的來源和真實性。上午茶歇之後是澳洲本土的文字繪寫師韋斯·富蘭克林(Wes Franklin),為我們講述了他迷茫的青少年時代,多次搬家後自學成才,在三線城市幫助社區繪製文字牆面,提高社區識別性和認同感,幫助商業更好發展的故事。

image
image

之後,本站編輯 Eric 發表主題為《東西有網、排版有格》的演講。他向通過自己編輯與設計簡體中文版《網格系統》這本書的過程,向國外聽眾介紹了東亞擁有自己的版面網格的事實,並指出現有很多設計工具對東亞網格的支持並不好;儘管常被通稱為「中日韓」,但三者文字排版的特徵差別很大。最後他還為孔雀計劃做起了硬廣。而在劉慶之後又是來自蒙納字體陶帝和土井遼太,他們分享的主題是《中國和日本的字體趨勢》。他們從城市街道的招牌開始說起,又說到了公司的字體定製項目,最後在工業—人文與感性—理性的象限中指出了兩國相似又不同的字體趨勢。

image
image
image

午飯回來之後第一位講者是來自立陶宛的奧什拉·利紹斯基內(Aušra Lisauskienė),她為我們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的是在沙皇時期,原本使用拉丁字母書寫的立陶宛語被強制使用基里爾字母。而一些人則偷偷從俄羅斯邊境偷偷走私使用拉丁字母印刷的立陶宛語書籍。第二個故事是在蘇聯時期,兩位立陶宛印刷匠在一個暖棚的地下室偷偷印刷書籍。第三個故事則是關於爭取民族獨立的。她最後展示了她基於這些故事,為一個展覽設計的字體 UROBORAS。

下一位講者是來自印度的納格什·拉肯(नागेश लखन,Nagesh Lakhan),他帶來了大家都喜聞樂見的主題——寶萊塢電影海報字體。他分析了寶萊塢電影海報上多種文字的字體,以及字體風格的變遷。最後他還指出,寶萊塢海報字體的影響力波及到了其他領域,如卡車、掛曆、店招等等。而最新的趨勢則是,很多電影或電視劇會邀請字體設計師來專門定製一套字體。而茶歇前最後一組講者是來自方正字庫的設計總監汪文和何詩暘,他們介紹了方正少林體的創作過程。多媒體的分享引起了不少功夫愛好者的共鳴,後排澳洲胖姐不時地發出尖叫。在提問環節,聽眾紛紛踴躍提問。

image
image

雷丁大學研究國族主義和字體排印的米拉·瓦爾德克(Mila Waldeck)博士為我們回顧了1946年馬克思·比爾和揚·齊肖爾德的一場隔空論辯。當時二戰剛剛結束,納粹的陰影還籠罩着世界。作為現代主義字體排印內的擁護者,比爾認為那是納粹意識形態的對立面。齊肖爾德則認為推崇技術進步的正是納粹,而推崇現代主義也有類似的意味。雖然二者爭論不休,但比爾和齊肖爾德都認為圍繞技術的衝突和實踐都有其意識形態的基礎。她還使用了同時期建築設計語言的對比,從歷史的角度指出,對於設計來說,沒有所謂絕對與意識形態對應設計手法。

大會最後的主題演講奧雷莉·馬龍(Aurelie Maron)也是 Typism 的受益者。她介紹了自己如何堅持練習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的打開作品,最終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和很多的設計委託。她也分享了如何打造自己的風格之後又不限制自己,她不斷探索、勤奮努力的工作方式,獲得了很多提問者的自嘆不如。

最後,ATypI 主席托馬斯·菲尼發表了大會總結髮言。他再次強調了 ATypI 一是把全世界的人組織在一起;二還是人,是你們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