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Roman 與 Italic 的故事

Roman 與 Italic 的搭配使用範例,Italic在四句話中表不同作用:第一句強調拖顫音,第二句代替了說話的引號,第三句表示語氣強調,第四句表示專有名詞(「亞里士多德寫了《天論》」)

順着上次 Black Letter 的故事線索,我們繼續說說中世紀過後,意大利文藝復興所誕生的兩種影響深遠的「書體」:Roman 和 Italic。我覺得把他們稱為「書體」似乎更為合適。對比中文,我們有篆書、隸書、楷書等等,在某一具體的書體之下,再按照書法者的名字等細分為某某體。概念明晰了,我們就開始說故事吧。

Roman

14至15世紀,意大利的文人們追隨着彼特拉克對於傳統文化的復興之志,在日常書寫和出版物中,廣泛採用了一種他們所認為具有「羅馬風格」的手寫字體。通過檢索古代文獻,他們重新發現了11世紀查理曼時期留存於修道院的早期小草書體。時任羅馬教廷秘書的布拉喬利尼 1,發明了一種新的字體:採用了卡洛林小草書體的小寫字母;對於大寫字母,則取自古羅馬的石刻大寫體。另一位文人尼古力 2 吸取了 Black Letter 的連筆法則,通過傾斜字母的角度,加快了書寫的速度,成為了 意大利體(Italic)的雛形。

作為當時意大利宗教和文化的中心,得天獨厚的羅馬城誕生了第一家印刷工廠。蘇比亞科(Subiaco)的本篤會隱修院在1464年至1465年間委託日耳曼印刷商阿諾德·潘那茨(Arnold Pannartz)和康拉德·斯溫海姆(Konrad Sweynheim)設立印刷廠。他們帶來了德國印刷業的技術,促成了意大利印刷工業的起步。緊接着,來自德國的喬安(Johann)和文德林(Wendelin)兄弟也來了。還有在美因茨學習了新印刷技術的法國人尼古拉·詹森(Nicolas Jenson),他在威尼斯度過了餘生,建立起了歐洲聞名的印刷廠。上述四家印刷廠所採用的字體,以Black Letter的變體Textur為主,同時開始嘗試本土化,以適應意大利市場。他們開始採用當地人文主義者的書法作品,逐漸發展出的了Roman和Italic字體的前身。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羅馬城似乎已經不能滿足印刷業務的需求,意大利的印刷中心,逐漸轉向了交通更為便捷的水城威尼斯。

1470年,尼古拉·詹森採用了布拉喬利尼設計的垂直而帶有圓角的字體,並正式命名為「Roman」(羅馬體)。有趣的是,這一誕生於威尼斯的字體,卻被冠以另一個城市的名字。可能是為了紀念來自羅馬的布拉喬利尼,可能是為了向羅馬教廷獻媚,也可能是為了紀念自己事業的起點。歷史學界另外一種說法,認為 Roman 的設計,是借鑒了弗朗西斯科·格里弗 (Francesco Griffo)和艾哈德·拉多爾特( Erhard Radolt)設計的字體。到了1472年,Jenson 字體已經廣受歡迎。稍晚出現的 Bembo 等字體,也被歸為 Roman。Roman 的也由某一款字體名稱,擴展成這一類字體的統稱。由於布拉喬利尼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學者、人文主義者,所以 Roman 也被後人稱為人文主義字體(humanistic),或者威尼斯風格(Venetian)。到了19世紀英國的藝術與手工運動,威廉·莫里斯再次復興了 Jenson 最初的設計。羅馬體開創了新的正文標準字體,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了通行世界的一種標準。

現有出自Jenson的設計,改良並數字化了的字體有:

  • Adobe Jenson
  • Centaur
  • Hightower
  • ITC Legacy

Italic

阿爾杜斯·馬努提烏斯(Aldus Manutius)以文法學和人文主義者著稱。1490年,他來到威尼斯,起初以教授人文主義思想為生,並逐漸在當地文化圈子中小有名氣。1493年,他與人合夥開始建立自己的印刷廠。文人風骨導致他並不像當時其他書商那樣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是致力於出版更多有價值的書籍,並在出版印刷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探索。他還發明了分號「;」。

阿爾杜斯什麼時候的第一次使用意大利體,還沒有定論,應該早於1500年。1501年,阿爾杜斯率先地推出了八開本的口袋詩集系列,首先是維吉兒的作品。在印刷字體上,採用了尼古力(另一種說法是布拉喬利尼)的手寫斜體。口袋書對於字體經濟性的要求高於常規書籍,斜體不但美觀漂亮,相比羅馬體還更節約紙張。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意大利體,只有小寫字母。那本口袋詩集,所有的大寫字母,仍然用的是羅馬體。

1502年,阿爾杜斯再版但丁著作的時候,在內容上大膽地刪去了所有的評註,而只保留了但丁的原著。這種做法不但節約了印刷版面和紙張,同時也一改1500年以前貫有的附帶煩瑣註解的方法。不附帶評註而只呈現原作,由標準答案到開放性解讀,人文主義的深切關懷和經濟實用絕妙地結合在了一起。阿爾杜斯創新而便宜的口袋書大獲成功,從上流社會到中產階級,甚至婦女之間也開始廣為傳閱。

《Ioannis Aurelius Augurellus》 由 Aldus Manutius 在1505年出版

從那時起,阿爾杜斯開始在書中加入了「海豚與錨」的標誌。「海豚與錨」從此成為 Aldus 出品圖書共有的標誌(類似我們今日出版社的標誌)。海豚與錨寓意着一個古老的諺語——「Festina lente」,中文對應——「欲速則不達」。從1499年印刷廠初創期間,阿爾杜斯就一直篤信這句座右銘,並時常向身邊的朋友講述這個道理。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的社會,和中國古代倒有幾番相似之處。篤信人文主義的阿爾杜斯,出世入世之間,終成一代儒商。

阿爾杜斯的斜體自誕生以後廣受歡迎,並得到了威尼斯參議院授予的獨家使用權。於是仿冒的字體開始多了起來,也催生出了更多斜體的誕生。在意大利,人們把阿爾杜斯(Aldus)的斜體字稱為 Aldino;意大利以外,人們則稱為 Italic。晚些時候,法國里昂的一家印刷所首先設計並製作了大寫的 Italic 字母,Italic 字體終於具備了完整的大小寫字母表。

羅馬體和意大利體成為了在西文應用中使用最多的通用字體。它取代了 Black Letter 粗黑刻板的字型,代之以更接近自然手寫的書法風格。如果說 Black Letter 是中世紀宗教嚴苛管教之下的產物的話,那Roman 和 Italic 則象徵了歐洲文藝復興對於人性和思想的解放。Roman 和 Italic 在現實使用中好象一對孿生兄弟。羅馬體常常被用做正文字體,而意大利體則往往用來突出特別的稱謂、表示引語或者強調。有意思的是,類似的搭配使用,也開始出現在中文的排版設計中。 

此外,ISO31和ISO1000規定,表示數量或變量時,使用意大利體;而表示單位或一個符號時,使用羅馬體。如何具體區分呢?一個簡單的判斷辦法是,看看能否給出一個數值。「向量」、「張量」和「矩陣」的單位符號就需要用意大利體,因為它們可以等於一個具體的數量。當μ用作物理中磁導率的時候,應該用意大利體;而當其作為單位符號的一部分時,如μm,μg時則用羅馬體。在化學元素中,當元素位次於化合物中的雜原子時,也需要用意大利體。

羅馬體和意大利體的區別在小寫字母a上特別明顯。前者的a是雙層的,而後者則因為快速書寫而簡化成了一個圈。其他的一些字母也由於書寫速度的加快而變得更為圓潤和流暢了。

注釋

  1. 波焦·布拉喬利尼,(Poggio Bracciolini):1380-145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學者,書法家。
  2. 尼古拉·尼古力,(Niccolò Niccoli):1363-1437,意大利人文主義者,美迪奇家族著名文人。尼古力擁有佛羅倫薩最大最好的私人圖書館,他喜歡收集孤本古籍,由於當時沒有複印機,看到別人好書的時候,他便只有向人借了以後手抄寫裡面的內容。大量的抄寫鍛煉了尼克利的書法,形成了獨特的向前傾斜的手寫體。

參考

  • http://typophile.com/node/13704?
  • http://en.wikipedia.org/wiki/Italic_type
  •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8%86%E8%99%9F
  • www.answer.com
  • History Of Script – 15th Century and Beyond,by Dr. Mark Clayson
  • http://briem.ismennt.is/d/dd/dda/ddab.htm
  • http://etext.virginia.edu/cgi-local/DHI/dhi.cgi?id=dv2-56
  • http://www.encyclopedia.com/topic/italic.aspx
  • http://www.iupac.org/standing/idcns/italic-roman_dec99.pdf
  • 《文藝復興:黑暗中誕生的黃金時代》, [英]約翰遜 ,天津人民出版社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14 個相關討論

  1. chenrong
    2010/01/28 at 7:56 am | Permalink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88139069/
    是不是用錯符號了?還是避免引號重複?

  2. Rex
    2010/01/28 at 10:29 am | Permalink

    我也感覺 H 要大寫,分割號應該不對。但 t 斜體與否的問題這麼一弄還真不知道這樣有沒道理。等 Colour 上來看他作圖的時候什麼想法。

  3. colourphilosophy
    2010/01/28 at 11:42 am | Permalink

    http://www.encyclopedia.com/doc/1O29-ITALIC.html
    記得當時看到就是那樣寫的。原來的地址變更了,現在的網頁都是Roman。。。現在回過來看,H似乎應該大寫,分割號和t要不要Italic,值得商榷。Rex能不能找人問問?存疑的話就換一句話。。。

  4. Rex
    2010/01/28 at 5:00 pm | Permalink

    分隔號應該很像反單引號,不是現在這樣。

    我去看看獨立出來的這個 can’t 怎麼 Italic

  5. shi yuan
    2010/01/31 at 3:48 am | Permalink

    第二句的上下文是如何?為什麼會有signle quotation marks?
    可能這樣?
    This can’t be happening. Thought Rex.

    2.對於Aldus的第一次斜體的時間,現在還是挺有爭議的。文本考證學的教授,Randall McLeod, 發現在1501年Vergil裡面的斜體是來自1902年的Dante。在1500年Aldine letters of St. Catherine裡面有些木刻帶有斜體,這說明了在這些日期之前Aldus就已經開始使用斜體。到底來源日期,到目前為止沒有準確的定論。

    Reference:
    Dot Dot Dot. No 18. P45.

  6. shi yuan
    2010/01/31 at 3:48 am | Permalink

    This can’t be happening. Thought Rex.

  7. shi yuan
    2010/01/31 at 3:50 am | Permalink

    Rex, I tried to add italic tags into the reply, the wordpress just cuts it off, annoying, I think we should allow basic typographic features in the comment. What do you think?

  8. colourphilosophy
    2010/01/31 at 4:01 am | Permalink

    This can’t be happening, thought Rex. 可以這樣說。如果逗號變成句號,成為2個句子,就沒必要用Italic了。
    參:http://en.wikipedia.org/wiki/Italic_type

  9. Rex Chen
    2010/01/31 at 11:16 am | Permalink

    Let me try italic.

    同意 colour 的逗號,主要是 can’t 不是 can’t。分隔號的問題。

  10. Rex Chen
    2010/01/31 at 11:28 am | Permalink

    Basic comments formatting: bold , italic , without spaces.

    I will put the description of it at the next version.

  11. Rex Chen
    2010/01/31 at 11:29 am | Permalink

    not working. here:
    http://www.pageresource.com/html/textags.htm

  12. godling
    2013/07/21 at 9:12 pm | Permalink

    參考文獻里的幾個網頁大多都打不開了現在orz

  13. godling
    2013/07/21 at 9:23 pm | Permalink

    我今天在一本roman印刷字研究的書中倒是看到說當初用這個手寫風完全只是因為節省紙張,並不是因為好看。很多書也壓根沒提到人文主義什麼的。感覺italic的起源看來還是頗有爭論的

  14. Guest
    2014/07/22 at 10:04 am | Permalink

    N-methyl 這樣才對吧?

3 個Trackbacks

  1. […] 之前Colourphilosophy已經寫了一篇關於Roman與Italic的短文,非常詳細的介紹了斜體的歷史以及他們的具體運用的,其實這非常重要,因為斜體具體運用一直為國內的設計師所忽視,很多涉及到西文排版,對於斜體不是禁用就是濫用。 […]

  2. […] 之前 Colourphilosophy 已經寫了一篇關於 Roman 與 Italic 的短文,非常詳細的介紹了斜體的歷史以及他們的具體運用的,其實這非常重要,因為斜體具體運用一直為國內的設計師所忽視,很多涉及到西文排版,對於斜體不是禁用就是濫用。 […]

  3. […] Roman與Italic的故事 […]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