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Tag Archives: Johnston

Face the Nation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和明尼苏达州书籍艺术中心(MCBA)共同策划了名为「Face the Nation」的展览,探讨国家形象和字体设计之间的互动。 二十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刚刚兴起,欧美国家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直接加强了各国对于塑造自己国家形象的急迫性。于是值得褒扬的爱国主义情绪和两战后极端的沙文主义都在这一段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来。有些国家通过寻找自己的历史文化,复兴自己的传统风格。有的新兴国家则需要与自己的语言联系,为新的国家风格创造新字体。 Images: stthomas.edu 「挪威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始祖) Gerhard Munthe (1849-1929) 曾深入挪威的乡村,寻找祖国原始的艺术,将自己十分钟爱的中世纪北欧的壁毯风格以及挪威民间艺术应用于自己的故事书设计。
11 Comments

Eric Gill 错了:重新评估 Gill Sans

作者/ Author: Ben Archer © 2007 (text and images)原载于/Original from: 于新加坡《designer》杂志,2007年1月;Typotheque,2007年翻译/Translation: 经作者许可,由 Rex Chen 翻译,翻译时有细节改动。 Gill Sans:英格兰的骄傲? Gill Sans 是英格兰的 Helvetica,无处不在,颇为实用,并且能有效地暗示时间和环境。平面设计师们内部有个笑话:「问:如何做一个英国的战后设计?答:在英国赛车绿(British Racing Green)上使用 Gill Sans 即可。」作为英国众多机构偏爱的字体(包括铁路系统、英格兰教堂、BBC 和企鹅出版社),Gill Sans 像米字旗和安全别针一样,成为英国视觉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英国20世纪中叶的代表 虽然对这样一个国家保护文物似的字体有任何的质疑似乎都是不明智的,但它确实是一个有缺陷的大师作品。有多大缺陷?实际上很大。2006年 Gill Sans 开始随苹果的 OS X 和 Adobe Creative Suite 免费发放,应该是时候对它的种种缺陷做一个重新分析了。1990年代初,Gill Sans 成为 Adobe/Linotype 字体集的一部分,从前的名字 Monotype Gill Sans 变成了 GillSans。新名字丢弃了字体工场的属性,使今天该字体的用户逐渐遗忘了一个事实:当初 Monotype 发布的 Gill Sans 包含了一系列有略微差别的字形刻板供选择。有金属或照相排版经历的读者可能会记得这套系统,然而现在大部分用户只能选择这个唯一「捆扎」好的数字版本。
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