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目錄歸檔: 平面

字體的發展與國家形象

九月份在《藝術與設計》雜誌刊登的文章,現在貼出來。這是原來的版本,可能與印刷版有部分差異。在此再次感謝參與校對的宋敏、杜欽和盧濤三位朋友。另外加上了參考書目和插圖。

本文作者為 Rex Chen 和 Shi Yuan,請勿轉載。謝謝。

儘管字體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最早期,與文字和書寫的萌生同時出現,但現代意義上的字體排印(Typography)嚴格來說,是從十五世紀德國的約翰內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開始的。從這一時期開始,批量印刷成為可能,而金屬鑄的字體也取代各地的手寫體,成為主要的傳播載體。自此開始,不同地區的字體發展也走上了獨立而又互相影響的道路。隨着國家主義在現代的盛行,各國政府和設計師們開始重視字體的國家形象問題,於是紛紛回顧自己的歷史,試圖在過去的發展中尋到符合國家和民族氣質的字體。受這種國家化運動的影響,很多國家形成了與本國形象相輔相成的字體特色,從英國的商業和傳統的結合,到德國的機械和實用,以及瑞士的平和、中立等等,字體成為展示國家形象直觀而有效的工具。本文按時間順序,試圖把握代表各國形象字體發展的決定性歷史時期,回顧各國標誌性字體的特點環境、來源和發展。

文藝復興與手寫體:意大利字體

卡洛琳小寫體(Carolingian minuscule)和數字版Nicolas Jenson SG 的比較。Images: belmont.edu; identifont.com.

十五世紀的意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當時的意大利各個城市都處於自治狀態,城市獨裁者們都貪圖玩樂,一心想要擺脫宗教傳統對他們的束縛。因此這些城市的文藝環境十分寬鬆,當局鼓勵和提倡描寫世俗生活的作品,而非一味的表現宗教的神聖,這一社會環境為整個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色彩奠定了外部基礎。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的彼特拉克(Petrarch)大力歌頌個人性的偉大,認為世俗的成功與跟上帝關係並不相互違背,相反是上帝賦予了人類巨大的智慧和能力,人類理應在世間充分享用這些天賦。他對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道德倫理和文化十分崇尚,認為古代才是人性最燦爛的時刻。

繼續閱讀

2009度企鵝封面設計獎揭曉

2009度獲獎作品。作者依排名為(左至右,上至下):Peter Adlington、Jia Ying Gnoh、Edward Essex 和 Lucy Pritchett。Image: penguin.co.uk

6月8日,企鵝出版社宣布了2009年度企鵝封面設計獎(Penguin Design Awards)的獲獎者,第一名是 Peter Adlington,第二名 Jia Ying Gnoh(馬來西亞華人),第三名由 Edward Essex 和 Lucy Pritchett 共享。這次比賽要求參賽者重新為 Donna Tartt 的1992年出版的暢銷小說《The Secret History》設計封面。活動評委包括企鵝設計部主管 Jim Stoddart 和 John Hamilton、作家 Hari Kunzru、平面設計師 Jonathan Barn brook、Frith Kerr 和 Amelia Noble。

繼續閱讀

字體的性服務

Image: Wallpaper.com

倫敦街頭著名的紅色電話亭是著名的文化標誌,然而走進外表光鮮的電話亭卻是陣陣濃重的騷味——無數無家可歸者將這些電話亭當作最好的避難所。此外每個電話亭裡面也註定貼滿了眾多性工作者的廣告卡(Tart Card,下圖),這也是倫敦街頭的另一地下風景和文化標誌。這些設計甚至影響了一些主流設計師,包括來自皇家藝術學院的 Tom Phillips 和性手槍(Sex Pistol)樂隊設計師 Ray 和 Nils Stevenson.

Image: stefZ@Flickr

Wallpaper》雜誌在出版自己第一期「性愛」特輯之際,聯合 Type LLPSt Bride Library,邀請從著名工作室設計師(包括 Build、Why Not Associates 和 Spin 等等)到設計學生的一大批人,請他們根據自己選擇的字體設計字體的性愛廣告卡。重新設計的卡片也會隨後在倫敦的 KK Outlet 展出。

展覽:凸版印刷的變遷

倫敦傳媒學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近日舉辦了名為「凸版印刷的變遷」(The Changing Face of Letterpress)的展覽。展覽集中了一些師生的作品,旨在在數碼時代不斷拓展凸版印刷這項曾經輝煌的技術的新可能性。展覽很小,但作品十分不錯,以下是部分網站上沒有展示的作品照片。

繼續閱讀

一個時代的終結:設計師共和關閉

本周二,英國著名設計團體設計師共和(The Designers Republic,tDR)的創始人 Ian Anderson 通過《Creative Review》宣布,23年歷史的設計師共和停止經營。近來在英國設計界一直傳聞設計師共和經營困難,現在終於得到證實。關閉的理由包括:損失了重要客戶、最近的比稿失利、大客戶拖欠款項,最後導致無法經營。Ian Anderson 談到「廣告公司模式(Agency Model)」,即通過客戶經理與客戶溝通的模式,這一模式最終使這個設立在小城 Sheffield 的小公司錯誤改變了路線,走向滅亡。

創建於1988年的設計師共和曾是最領先的設計團體,其風格代表了一個數碼設計時代:色彩豐富趣味十足、與日本元素結合、堆積負字距的 Helvetica 等等標誌性風格帶來的強大視覺衝擊力影響了全球無數的設計師,許許多多的設計團體、設計師們瘋狂拷貝這一風格,也有無數的設計愛好者從此步入職業生涯。設計師共和的最大遺產,當屬其帶出設計師們:包括創立了 Build 的 Michael C Place(曾在紀錄片《Helvetica》上受訪)、創立了 Universal Everything 的 Matt Pyke、Sanderson Bob、創立了 Kiosk 的 David Bailey 、創立了 Human 的 Nick Bax 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團體仍然代表着英國設計不斷創新,仍然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2006年,設計師共和獲選英國100大最酷品牌。此後,設計師共和開始走下坡路,變得陳舊缺乏活力,其代表風格最終使其成為浮躁的快餐設計文化的象徵,再無法與不斷湧現的新團體競爭,最終走向死亡。設計 Blog 報道這一標誌性事件的標題都是「設計師共和萬歲」,跟貼是許許多多設計師自己的故事:在大學的模仿它的風格;因為它買下第一份 Photoshop;它成為選擇做設計師理由,讀起來無不令人傷感。可喜的是,Ian Anderson 仍然表示可能會重來:「我想讓設計師共和回到從前那樣——直接與客戶對話,而不是通過客戶經理。我從來就沒有喜歡過廣告公司模式,真正好的創意不會從那裡出來。」

「共和死了,共和萬歲。」 Ian Anderson 望着窗外的晴天說到。

How Very Tokyo

左為 Spin 作品,右為 OK-RM 作品。Image: bigcartel.com

作為2008日英年的項目,十四位英國設計師受邀解讀自己與東京的關係,製作了一系列主題海報,十二月份在展覽「How Very Tokyo」上展出。受邀設計師包括 BibliothéqueBrownsNorthGraphic Thought FacilitySpin 的在英國很有影響力的團體。現在海報已經進行發售,價格為23英鎊(人民幣250)

川上俊(Shun Kawakami)的設計

左:Art with Sound 海報。右:在 Artless 工作室設計的海報。Image: shunkawakami.jp & artless.co.jp

川上俊(Shun Kawakami)的作品。英文字體、瑞士的網格設計與亞洲氣韻的結合。日本人在東方設計的探索方面走的太遠。Hitspaper 做的日文訪談,雖然內容並不充實,但 Google 翻譯一下竟然勉強可以讀下來,讚歎科技。

社會能量:當代荷蘭交流設計

引用官方的宣傳文字:

「社會能量」——當代荷蘭交流設計巡迴展,將於11月2日下午4點在北京今日美術館3號館開幕。展覽彙集了當代荷蘭11個先鋒設計團體,從各個層面展示了荷蘭的當代先鋒設計思想。展覽由北京今日美術館、OMD當代設計中心以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主辦,由荷中藝術基金會、蒙德里安基金會、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支持、協辦。北京站結束後,還將在香港、深圳、上海等地巡迴展出。

即使此類涵蓋很廣的設計展覽資訊我們不常貼出,但鑒於荷蘭對整個字體排印和平面設計的影響,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始終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討論的機會。展覽將展出300多件展品,「包含了平面設計、書籍、形象、裝置、地圖、建築平面、導示、舞台、遊戲、界面、影像、動畫等多種形式」。

最後要說的是,網站的 blog 設計十分優秀,很好的體現了荷蘭的設計特點。設計師是中央美院的 power_sign

Kajiograms

Image: TAMALOG

總是盡量避免中文的 Typography,但看到精彩的東西還是忍不住要拿出來。這是一個餐廳的設計,設計師是日本人廣村正彰(Masaaki Hiromura)。採訪中廣村提到「漢字是世界的瑰寶」,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到這一點。設計對於當地的外國人很實用,昨天在倫敦傳媒學院(LCC) Bibliothèque 說到:「We love to communicate, we love to solve problems.」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改善溝通的,大概不能算是好的設計師和 Typographer。

Image: TAMALOG

來自日文 blog TAMALOG (Blog 的設計也很好)

Wim Crouwel 80歲了

Wim Crouwel 巴黎展覽的海報。Experimental Jetset 設計。

最近最熱門的展覽是在荷蘭鹿特丹 VIVID Gallery 的展覽「80 20 100」,為了紀念著名設計師 Wim Crouwel 誕辰80周年,出版社書商 Nijhof & Lee 誕生20周年,將展出100份 Wim Crouwel 的設計。展出將從2008年10月11日持續到11月23日。這次是緊接着去年在巴黎的個展「Wim Crouwel: architecturs typographiques 1956 -1976」之後 Crouwel 的另一個大型展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