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2017 TypeTour Taipei:台北瑣記

TypeTour Taipei,一行十五人,因 TIB 成行。

於北市逗留六日七夜,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瑣記兩三言,不負此程。

「文恐」與「文創」

導遊賴霧流是台灣的一名設計師,並自稱「台灣文化恐怖分子」,堅持台灣文化保護事業不動搖。托他的福,我們的字體之旅成功轉型為傳統文化之旅,老建築和老街搶走了不少字體的風頭。歷史系出身的霧流對每一棟老建築、每一條老街、每一個地區的故事如數家珍,對政府的文化破壞行為憤懣不已,帶我們東吃西逛,把行程安排得充實而妥帖。末了,我們一致建議他去考一個導遊證,在做設計、搞文恐之餘做導遊賺些外快,必能成器。

p41047178
p41047180
p41047190

不只是他,台灣人彷彿骨子裡都住着個恐怖分子,抗議和遊行像是家常便飯,這邊的老建築要拆了,大家就豎起白底黑字的橫幅大罵柯市長;那廂要建一個新的體育中心,大家又在圍欄板上噴漆塗鴉,強烈抗議;台大教授犯了學術清規,學生們便立刻聚集起來遊行抗議;沿路的電線杆上隨處可見各種民權組織的塗鴉標誌,邪魅可愛。在國內當慣了鍵盤俠,看見這些光景,只能再次犬儒一番。

有趣的是,台灣路上流浪的野犬也竟個個精瘦高大,走起路來都神神氣氣的。

看完了漢聲、日星和老建築,再逛各大文創園,便覺乏善可陳。文化還遠沒有到談創意的程度,「文創」在真正的文化面前,過於蒼白,對於傳統文化,「文恐」比「文創」更迫在眉睫。

獵字

一行十五人,走路的時候隊伍總是拉的很長,大家三三兩兩聚作一團,拚命吸收這座城市的光景。發現一處有趣的字體,先頭部隊會停下來解說或拍照,後方部隊也便會緊跟上拿出手機留影。在台北街頭「獵字」很有趣,混雜着日文、中文、羅馬字、注音符號、東南亞文字,以及 ultra mix 的字體風格,各色各樣,卻大部分齊整可愛。

頂部的燈箱和橫幅是台北街道的特色。

在 justfont 學 Glyphs 的時候認識了台灣的招牌字體劉體楷書,然後又在字戀小聚的時候得知了上海的招牌字體新魏體,立刻想到了在上海火車站地鐵站內,3 號線轉 1 號線的長長的過道里,每一個招牌都有着統一的字體,原來是新魏體。原來覺得,上海每一條街的招牌大體都會統一招牌字體和顏色,看上去呆板得很,但知道了這一層字體故事,那些辣眼的招牌也有了幾分可愛(其實只是心理作用罷了,還是丑的)。每個城市的街景很大一部分由文字組成,台灣的劉體楷書給人一種溫厚、有人情之味,而上海的新魏體給人一種穩重、有力之感,這些感覺自形成了城市的氣質。

p41047262
台北車站附近的「赫麥大樓」。
p41047267
上海街景一張,手寫字體不夠耐看,字型略顯崩壞。
p41047269
東京中野居酒街。

在街上獵字的習慣被帶了回來,現在走在街上也愈發對文字和標識敏感了,就像在嘈雜的環境里突然仔細聆聽,在紛繁的街道里突然仔細搜尋「野良」字體的蹤跡,一個全新的視角鋪散開來,樂趣橫生。

漢聲巷

第一次知道《漢聲》是在杉浦康平的《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一書上,講皮影那期,只記得用了很多特殊的紙張和裝幀工藝,火紅封面上的皮影娃娃印象深刻。當時對書籍設計還沒什麼概念,只是隱隱地覺得厲害。

p41048528
p41047297

漢聲的據點很「漢」,藏在一條巷弄里,門口立着「漢聲」二字的石柱,推門進去,暖黃的燈光淹沒眼睛,牆上掛傳統年畫,低矮的木桌上擺放着黃瓣紅蕊的乾花,邊上的籃子里還有精緻的茶包。阿姐遞來一杯暖暖的茶,抱上一疊雜誌,開始講漢聲的故事。

設計在《漢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本雜誌依據選題單獨設計,精心選用不同的紙張、字體、版式、隱喻,傳遞了文化的質感和厚度,鏗鏘有力。

p41047316
中國傳統書籍中頁邊的「魚尾」,方便在裝訂時定位折縫。雜誌中還原了魚尾的設計,顯傳統之感。
p41047329
《漢聲 · 蠟染》,套裝包裝複雜精美,給人一種打開時的參與感;封面局部 PV,模擬光蠟的質感。
p41047344
注釋直接用箭頭指向圖,相當考驗排版功力。

漢聲的可敬之處在於,它能以嚴謹的治學態度來做文化史研究,每一期選題都會花費十幾名編輯幾年的時間,從田野調查到素材整理到書籍設計,並拒絕商業的介入,保持純粹。翻閱書架上《漢聲》的英文版《ECHO of Things Chinese》,立刻想起《Whole Earth Catalog》。他們的野心也是做「Whole China Catalog」,這是一本雜誌應有的文化上的使命。

活字,死字

在了解一個事物的歷史之前,它的現狀會是理所應當的一個存在。    就如前面的五個 1/4 空格,在屏幕上是沒有黑色像素點的「空白」,但在活版印刷中,這些空格會是有物理實體的一塊塊「鉛塊」,需要排版師傅將它們依次插入,擺放齊整。知曉了字體排印中許多細節的源頭,便會更深刻地理解其原理和用意。

填充版面空隙的鉛塊。

此前就了解過不少日星的消息,台灣最後一間繁體字鑄字行,以及最近的眾籌修復計劃。想象中的日星是一家很小的鋪子,類似於去的另一家「柏祥號刻字鋪」,只有老師傅一人在昏暗的燈光下敲敲打打,火星四濺,機器翻飛。其實是個較大的兩層空間,一層像書店一樣排列着成排的鉛字盒,地下一層擺放工具和機器。牆上掛着特殊印刷工藝的海報,字體樣張,日星的海報,供參觀之用。

張老闆很精神,金絲邊的眼鏡,一身素黑。他如數家珍地介紹了傳統的印刷工藝,鉛字的文化和美學,以及日星在乾的事:修復台灣最後一套總計一萬餘字的繁體鉛字。張老闆在字體上有着極致的美學追求,因此每一個字都需要張老闆親手過目修改。以目前的進度,每日僅能修復 6–8 字,還需要五六十年才能完成,而他今年已經 66 歲了。

張老闆說:「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呼吸。」

張老闆自有一種文化傳承上的使命感,想盡一切辦法維持住日星的日常運營。鑄字行各處貼着二維碼,鏈接到一些基本解說;日星售賣鉛字和周邊商品,狹窄的門口一直擠着不少來購買鉛字的顧客;日星還承接活版印刷,徵收學徒,努力傳承工藝。他還想建一個能有實際鑄字能力的鉛字工藝館,相比起陳列死物的博物館,他更願意用這種方式留存這門式微的手藝。

p41047375
日星名片之活版。
p41047377
活版印刷樣張。

活字或許已成了死字,但人還能活。

在 TypeTour 成行之前,作為預熱,我們跟着厲致謙老師去參觀上海建紅字模廠,感受歸於「魔幻」二字,實在不能和日星作比。老闆並沒有張老闆在文化和藝術上的覺悟,鉛字倒在了地上,鑄字機持續冰冷。當時討論了好些復興的辦法,比如開發成博物館,承接高端定製鉛字製作,改造成當代裝置藝術,引進 3D 打印技術修復鉛字,但這些都需要大量資本和人力的介入。不可否認的是,鉛字已經失去了市場價值,或許只能像黑膠、膠片一樣以文化的形式存活下來。

上海建紅鑄字廠一景。鉛字之美在於成批量,只有在一塊完整的版面之上,鉛字才是活的。

Font as Product

這次學習觀摩的台灣字體廠商主要是文鼎justfont,前者是一家體量頗大、專註於大型字庫開發的科技公司,專業嚴謹;後者是提供字體設計、技術和教育的字體創業團隊,親切自由。雖然風格和業務不盡相同,但給我最大的感覺是,用現在流行的話說,能真正把字體做成產品,而不是停留在工藝品或藝術品之上。

文鼎做字會考量字體的用戶體驗設計,研究不同國家的視覺習慣。以「口」字為例,為了保證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日本的字型兩筆豎畫通常下面沒有突出,台灣則是兩者皆有,而到了中國大陸,筆畫是會突出的,這樣的差異來源於不同國家的人對字體的審美之別。此外,現代造字是一門技術,不僅需要美學上的細緻考量,更需要工程的介入。文鼎也會積極開發字體自適應、字庫壓縮、筆畫智能生成的技術,有了現代的自動化技術和足夠的市場體量,才能做更多更好的正文字庫。

清新脫俗的 justfont 坐落於一個類似孵化器的場地之內,玻璃門上貼着 Steve Jobs、Larry Page 和 Bill Gates 的海報,辦公室牆上的白板寫滿了日程和可愛的小塗鴉。justfont 的「帽子哥」曾國榕老師帶我們學習了專業字體製作軟件 Glyphs,又混入了台灣字體愛好者 meetup 字戀小聚,深入了解台灣字體圈內部,着實有趣。

justfont 造字的着眼點在於文宣和教育。2015 年通過眾籌發布的金萱字體在市場宣傳上下足了功夫,將字體以茶葉、字重以奶茶甜度命名,文宣品也相當精緻可愛,有幸拿到了金萱的海報,還看到了金萱的繪本和帆布包,誠意滿滿。

justfont 在字體教育上也做足了功課,提供博客、字體課、「字戀」社群等入口為大眾普及字體知識,作為台灣的字體愛好者,從入門到專業學習到社群都有學習路徑和參考,有些羨慕。

字戀小聚留影,Justfont 的 BBC(蘇煒翔)入鏡。

實際做了字,看到了字體設計師真實的工作狀態,也看到了台灣字體廠商的努力和成果,才明白過去了解的只是字體設計最光鮮亮麗的部分,一份設計在完成之前的 dirty work 是外人無法想象的,能否堅持只取決於自身的熱愛程度,是為做字的一份覺悟。

p41047411
用 Glyphs 臨摹了一個資生堂的花椿字體。
p41047420
justfont 的字體設計師。

TAMAGO

我們笑稱葉忠宜是「東亞字體圈最帥的男人」,早早地在他工作室漂亮的玄關前面等着。早就聽說葉忠宜是一位和風頗濃的設計師,我們把玄關里外摸了個遍,腳底滾落灰色的鵝卵石,門口養了幾叢青苔,木門門框上齊整地貼着「御神酒」之符,日光照在白色菱形的窗格上,投下幾何陰影。

着草綠色襯衫的男人很快從遠處走了過來。討論再三,我們決定用一句話來迎接他:「你的玄關很漂亮!」葉忠宜抱着一碗吃食茫然抬頭,笑得不知所措。

換了拖鞋走進去,這樣一個工作室大概是一個設計師的終極夢想:灰白水泥的室內立面搭配木桌木椅木架子,擺滿設計藝術書的書架佔了整面牆。來不及坐下,先被書架吸引,整排的《Typography》、《字誌》、小林章,還沒來得及細逛誠品的我們有些激動。

工作室叫卵形,因為葉忠宜嗜食雞蛋,自稱一天能吃幾十個不同料理形態的雞蛋。不過也是因為,他的一個重要的設計理念是「有機圓」,受某位日本設計師的 logo 設計啟發,結合日本的侘寂美學,以此延伸出不同的設計。

葉忠宜變戲法似地拉出一塊投影屏幕,開始小講座。

講他 25 歲入行,去日本學日語、上設計專科學校、考取京都精華大學、玩三年暗房、最後回歸平面設計的故事;講他回台灣不滿於設計業界生態,開始翻譯小林章的書、為了出雜誌開工作室、中途還突然去歐洲來了場字體巡禮、周末溜進設計學院和保安躲貓貓的故事;又像變戲法一樣從看似空蕩的工作室里拿出海報和文宣小物、講他做萬能的有機圓、VI、裝幀,在工作室開迷你展覽、和好友喝酒獲取靈感的故事。他也彷彿是個有機圓,總不按着既定的路線繞彎,卻走得圓潤果決,沒有一絲猶疑。

葉忠宜是少數幾個真正做編輯設計(editorial design)的人,優質的書和雜誌對大眾的傳播力依舊存在,很難想象若是沒有他,台灣設計圈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被大眾知曉。

《薰風》雜誌,講台灣的日本元素,葉忠宜設計。封面中間做了一條 PV局亮,為了提亮有些暗淡的封面。

「台灣省」

龔奇駿指着機車車牌問,為什麼寫的是台灣省。查了一下,寫作台灣省的是舊制車牌,依照舊時行政區劃標示。

我提出想去眷村,是受了侯孝賢、楊德昌的電影的影響。行前特意補了侯楊的幾部電影,腦海里對台灣的印象停留在國民黨後撤時期建立的眷村、漫無止盡的戒嚴、風櫃的風,九份的悲,奇妙的閩語,和日本的藕斷絲連。《悲情城市》里的九份是紅色和黃色,燈光昏暗而積鬱;《風櫃來的人》里卻是無盡的海藍,有着少年的美麗與哀愁。

p41047818
《風櫃來的人》,風櫃的海藍。
p41047820
《悲情城市》,九份的紅與黃。

霧流說,他家就是從眷村出來的,可以帶我們一去。

我們停在一個三岔路口。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座小山,從山腳到半山腰竟擠滿了小平房,紅色的,綠色的屋頂,有些破敗。霧流介紹,這就是台北的一個眷村,隨後又講了一堆的歷史,我也記不清了。沿小道走了上去,我不停地舉起相機,想要留下眷村現在的模樣。天是陰天,村裡更冷落,幾乎沒見什麼人走來走去,只是窗框上還掛着兩隻襪子,隔着朽壞的木門,還能窺見幾個身影,還是有幾分生活的痕迹。

想象中的眷村好像是棚戶區的模樣,建築都是臨時搭建的。當時國民黨剛撤至台灣,大陸人還抱着隨時能回去的心情,只肯建臨時的屋子,床也設成日式的榻榻米,彷彿隨時就能捲起鋪蓋,跳上汽船,神神氣氣地回家。人們一開始也不肯和本省人接觸,導致雙方對彼此的了解都很淺薄。年年月月過去了,回程的消息像落水的石子一樣沉了底。大陸人開始和本省人接觸,戀愛,結婚,融合,眷村從此成了台灣的眷村。

行程中我們無意聊政治,比如台灣到底是不是屬於中國,台灣和大陸彼此的印象。但在台灣總會偶爾想起這些問題,這種彼此心知肚明的感覺,就像點菜的時候,老闆娘問要不要大陸妹,我們莞爾接受,又像在總統府門口看見舉着青天白日旗遊行的大叔,下意識地想退避三舍,卻又忍不住使勁看一樣。人們善於遺忘過去的故事,但它們總是會以某種形式在現在的生活中持續留下痕迹,像紙上的水痕,皺褶怎麼也抹不平。

尾氣

歸程的時候,我坐在窗邊,左邊的白雲扭成一團。我迫切地想寫點什麼,想到了現在。

飛機尾端的我們全程被飛機引擎聲和晃蕩填滿,疲累了七天的大家都是東倒西歪。

在台灣按了幾千次快門,發了十幾條朋友圈,新認識了好多字體,好多人,好多作品,好多故事,信息量估計可以用 GB 作單位。路上跟着厲老師、龔奇駿、Eric 一起走,以往只在博客、播客上看見、聽見的人突然站在了你的眼前,會覺得有些恍惚。背景各異的團友們也沒來得及湊齊互相自我介紹,就匆匆就着前幾日台灣大巴翻車新聞的電視音踏上了飛機,直到最後一天凌晨每人總結分享之時才感嘆,「大家原來都那麼有趣」。

最後的最後,霧流和龔奇駿戴上頭盔坐在機車上追了我們一段,上演一場華麗的告別,場面好笑至極,笑得都快流眼淚了。

我於是趕緊把握最後的機會玩幾把 Pokémon GO。像獵字一樣地獵寶可夢,都是沉迷。

秉持大陸旅行購物團的基本原則,誠品書店終成最大贏家,最後一天大家見到書店就眼紅着想殺過去。除了字體書和各處搜刮來的周邊,還買到了兩年前就想買的許知遠,台譯《明室》,柳體楷書的明和電機,已掛在窗口。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5 個相關討論

  1. ty
    2017/04/06 at 1:41 pm | Permalink

    真幸福,也想去=。= 可惜

  2. zou
    2017/04/06 at 4:00 pm | Permalink

    國內哪裡能買到《薰風》雜誌

  3. t
    2017/07/12 at 2:14 am | Permalink

    什麼時候還能有去台灣的這個活動?

  4. 暗夜楓雪
    2018/10/06 at 9:18 pm | Permalink

    求問最後一張照片里,第一行從左數第4本是什麼書?有五顏六色字符的那本

  5. Richor
    2018/10/07 at 9:21 pm | Permalink

    感謝回復,那是文鼎字庫贈送的文件夾封面,並不是書~

2 個Trackbacks

  1. […] 2017 TypeTour Taipei:台北瑣記
 […]

  2. […] 也曾跟隨台灣的「文恐分子」漫步於台北街頭。完好存留下來的老建築很多,建築立面的肌理豐富,招牌也參差多態,豎排的橫排的,數碼的手寫的,貼牆的架空的,甚至還有掛在走廊頭頂的。慣用劉體楷書的店面給人一種溫和而日常的氣息,就着午後的陽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小店,吃上一碗牛肉麵。 招牌給予建築溝通的可能性,不同的招牌附着於不同的建築之上,才最生機勃勃。 […]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