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月份歸檔:January 2010

Black Letter 的故事

卡洛林小草書體

Black Letter,也稱 Gothic Script(哥特手寫體)或 Old English Script(舊式英語手寫體)。Black Letter 在英語中的寫法也有多種:Blackletter, Black-Letter 或 Black Letter 等等,在此,我採用的是兩個獨立的單詞,首字母分別大寫的寫法,也就是:Black Letter。關於中文譯名,國內的叫法五花八門,有叫黑體的,有叫裝飾體的,有叫哥特體的等等。在沒有一個公認而確切的中文譯名之前,我們還是保留原名,Black Letter,直譯的意思就是「黑 字母」。

要說 Black Letter,得從它的前世卡洛林小草書體(Carolingian miniscule)講起。儘管古羅馬帝國早已湮滅成了廢墟,羅馬手抄體(大寫和斜體字母表)在中世紀的早期,仍然在被普遍使用着。隨着時間的推移,羅馬手抄體漸漸受到了愛爾蘭體和盎格魯撒克遜體的影響,面目變得模糊起來。

繼續閱讀

Basics: 襯線

在字體排印學裡,襯線指的是字母結構筆畫之外的裝飾性筆畫。有襯線的字體叫襯線體(serif);沒有襯線的字體,則叫做無襯線體(sans-serif)。

2007年攝於里昂古羅馬半圓形劇場遺址(約公元前43年),從保留的石碑我們可以看出,1)所有的字母都是大寫的,2)襯線是如何被「雕刻」出來的

歷史學家們認為襯線體來自古羅馬的石刻碑文。對於這些裝飾性的筆畫為何會產生,起的何種作用,一直存在着爭議。大多數人所接受解釋來自 Edward Catich 神父,他在1968寫了《The Origin of the Serif》一書,認為羅馬字母最初被雕刻到石碑上之前,要先用方頭筆刷寫好樣子,雕刻的工匠之後照着寫好的樣子雕鑿而成。由於直接用方頭筆刷書寫會導致筆畫的起始和結尾出現毛糙,所以在筆畫開始、結束和轉角的時候增加了收尾的筆畫,也就自然形成了襯線。雕刻匠人照寫好的字雕刻,就形成了所謂的「serif」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