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書刊 004 / John Berger 三冊

著名的藝術評論家、作家、畫家 John Berger(約翰·伯格)近日去世,享年 90 歲。Berger 早年學習、從事繪畫,後來從教授繪畫轉而進行藝術評論,以觀點獨特、犀利,表達直接、引人著稱。後來憑藉《Ways of Seeing》(觀看之道)系列紀錄片及配書,成為英國左派(馬克思主義)重要的藝術評論家,影響深遠。

Berger 將自己對圖像、文字的見解深入至自己寫作、出版的書中。從「講故事者」的角度,Berger 通過深度合作來進行自己的每一本書製作,讓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其他作者、設計師、編輯和攝影師充分交流,以通過多元的手法來完成一個統一的主題論述。我們因此從設計角度選擇了三本書,介紹 John Berger 的思想和書籍。

你家的春聯貼反了么?

上海市中心某大廈門口貼的春聯

這是在前幾年的春節筆者在上海拍攝到的一張照片。當時只是覺得這幅春聯平仄不對,然後才發現原來是把上下聯貼反了。於之前我也曾把一些春聯圖貼到社交網絡上,同為 TIB 作者的梁海回復說:「主要是很多人根本判斷不出來哪個是上聯……」

掌控東方:晚清西人漢字排印的模數化系統設計

馬禮遜。圖:Wikipedia
編者按:本文作者為羅佳洋,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系,現就讀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東方學系中亞與高加索研究室,專攻亞非文化方向碩士學位。本文選自作者學士學位論文《從「拼合」到「格致」:有關西人漢字認知的設計史敘述——以「拼音」「拼合字」為例》第三章。

19 世紀,地理世界已不再迷霧重重,隨着資本市場的形成與工業革命的浪潮,「日不落」帝國就此崛起,以英美為首的新教傳教士成為基督教事工的主心骨。如果說明清之際的教士更注重「講經」,那麼這一時期的新教傳教士憑藉著他們所向披靡的雄厚工業資本,更有理由去急於「傳道」。「西儒」先賢對「相通之理」連篇累牘的迻譯已然非晚清之時務,直截了當的宗教意識輸出才是機器帝國應有的容姿,大肆的印刷出版自然成為此刻的關鍵,遂致使西人的漢字排印設計天生具有強烈的功能指向,同時這份工作也緊緊依附於宗教意志,系列設計成為基督教文字事工的重中之重。

參數化設計與字體戰爭:從 OpenType 1.8 說起

2016 年 9 月 14 日,ATypI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國際文字設計協會)第 60 屆年會在波蘭華沙召開。會上,微軟、Adobe、蘋果和谷歌聯合發布了第 1.8 版 OpenType 規範,宣布支持用戶端無級變換的功能,命名為 Open­Type Variable Font(OpenType 可變字體)。

字體界無不震動。Dalton Maag、Dutch Type Library、Font Bureau、蒙納、森澤和華文等多家字體廠商發來祝賀,兩大字體設計軟件 FontLab 和 Glyphs 率先宣布支持新規範。推特上的平面和字體設計師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字體設計師 John Hudson (約翰·哈德森)宣稱:「Open­Type 可變字體,是數碼字體近十年來最偉大的進展。」

字體的無級可變性,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 OpenType 1.8 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背後經歷的風雨不可謂不漫長。現在,我希望帶讀者回到四十年前,從數碼字體的開端說起。

一張明信片的誕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四書·大學》

你可以說這只是一張普通的明信片而已。但這的確是一張不同尋常的明信片。

為變革的時代存在:設計師與策展人 Willem Sandberg

Willem Sandberg(威廉·桑伯格, 1897–1984) 攝影:Pieter Brattinga(圖:Guardian)

1943 年的春天。二戰中被德軍佔領的荷蘭已經進行了多年的非暴力抵抗運動。除了大規模地掩護像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這樣的猶太家庭之外,地下印刷業也在暗中遍地開花,逾千份小報在各處發行,有些甚至後來發展為大型報紙和雜誌,運營至今。時任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策展人的 Willem Sandberg(威廉·桑伯格)也在做着一份特殊的印刷工作,他憑藉自己在文字排版設計方面的專長和印刷商 Frans Duwaer 的幫助,在博物館的地下室里為猶太人偽造身份證明,使他們躲過蓋世太保的迫害。然而流亡者愈來愈多,大量與人口資料不符的假證使 Sandberg 和其他藝術家同僚的處境艱險。於是,經過精心的策劃,他們在 3 月炸毀了市政統計辦公室,上萬份資料化為烏有,再無對證。

Sandberg 在德軍的追捕中逃過一劫,但他的妻兒和其他多位同仁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活在和平年代的設計師和策展人們極難想象,自己的工作若牽扯上鮮血淋漓的生死會是怎樣的場景。即使戰時湧現的許多平面作品也表達了設計師和藝術家對戰爭的思考,但身體力行地把炸彈藏在自己家裡的 Sandberg,顯然更有一位社會活動家的尖銳性。

呂敬人:網格設計令我跨入設計之門

Western Type II, Hero
編者按:瑞士著名平面設計師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的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在第一版問世近半個世紀之後,終於 2016 年夏翻譯成簡體中文版上市。中國著名書籍設計師呂敬人先生特地為該書中文版撰寫了熱情洋溢的推薦文,特全文刊載如下。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出版及試讀

十分令人期待的平面設計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中文版終於出版。作者 Josef Müller-Brockmann(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作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的先驅,因他的極簡主義和基於網格的平面設計而聞名,對 21 世紀的平面設計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一書的副標題是「平面設計、字體編排和空間設計的視覺傳達設計手冊」,該書對網格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嚴謹探討,旨在幫助平面設計師及該領域的學生們掌握網格設計的系統性方法。其中討論了包括紙張的尺寸、字體的選擇、分欄的寬窄、行距、頁邊距和頁碼等具體問題,並闡述了以網格系統為核心的設計哲學。出版 48 年後,該書仍然是平面設計師必讀的一本經典教科書。

本書中文版由徐宸熹、張鵬宇翻譯,楊林青和劉慶(Eric Liu)監修。中文版的書籍設計忠於原版,由楊林青設計製作,採用了漢儀字庫旗黑和 Helvetica Neue 搭配。本次的簡體中文版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協同瑞士文化基金會和本站 Type is Beautiful 出品。以下為本書開篇試讀,介紹了網格系統的理論基礎及其宗旨。

中日字體設計夜話——與鳥海修對談

鳥海修和 Eric Liu 在「字體之星」評審現場
編者按:2016 年 3 月,作為日本字體設計第一人的鳥海修先生(鳥海修、とりのうみ・おさむ,Osamu Torinoumi) 應漢儀字庫的邀請訪華,本站編輯 Eric Liu 作為特邀翻譯,全程參與了他進行「字體之星」大賽評審和研討會,在北京服裝學院的學術交流會以及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動。在緊密日程之餘,兩人還針對中日字體設計的現狀和思路等展開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談。對談是在 3 月 12 日深夜,即工作坊的前夜一個非常輕鬆的環境下進行的,原本想作為 TIB 播客節目《字談字暢》的特別節目播出,但是由於體量過大,涉及各種背景較多,我們決定將當時錄音記錄整理成此文,以饗讀者。本稿成文時,對談話部分內容進行了刪節。另外,關於鳥海修先生的訪談,諸位讀者還可以參考 TOPYS站酷從其他角度採訪的文章。

(以下 E 即 Eric Liu,T 即鳥海修)

先鋒運動與設計:Lissitzky(利西茨基)

The Constructor, El Lissitzky, 1924。圖:Analogue76

20 世紀初的先鋒藝術運動重新定義了現代視覺設計。從其哲學、美學到實驗方法,跨領域的藝術家們將先鋒藝術運動核心思想不斷輸出給以視覺設計,鑄下了先鋒藝術和視覺設計間不可否定的傳承關係。El Lissitzky(埃爾·利西茨基)就是其中的領先人物。Lissitzky 有很多的頭銜,俄國猶太人、教師、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傳道者等;後世在提到他的影響時,常常會提及到很多的現代主義流派——他是俄國先鋒運動的重要領軍人物,與導師 Kazimir Malevich(卡西米爾·馬列維奇)共同發展至上主義(suprematism),對後世包豪斯、風格派藝術以及解構主義具有重要影響。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169:問!誰能在「字」這件事上做出極致?

本期節目,Eric 做客友台《特有想象力》,在「想象力,有問題」系列中,用烹飪學連通聽覺與視覺,重新回答字體排印的基本問題。

字談字暢 168:雖然三個人加起來算是看完了 ATypI

新年伊始,ATypI 2021 餘韻未竭。照例,我們邀請了老朋友 Mira 做客嘉賓。今天同在嘉賓席的還有 ATypI 中國代表、本屆線上會議主持人之一的程訓昌。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且聽三人暢聊印象至深的主題演講,分解線上大會的精彩內容。

字談字暢 167:再度線上阿蒂皮

ATypI 線上大會又一年。今次,我們也有幸採訪了六位華語演講者——不同背景的六位專家——與聽眾分享豐富的演講內容,多視角的字體排印見解,以及各自親身的參會感悟。

字談字暢 166:基你太美

逆反差、字偶距、自由合字、風格組合、上下文變體、變寬變高漢字、可變字體家族……這一系列關鍵詞如何融入到一款以漢字、拉丁字母(和 emoji)為核心的美術字體中?

今天,我們邀來久違的老朋友厲致謙,為大家詳細介紹「基本美術體」的誕生故事、設計歷程、方法理論,以及它幾何化外表之下涌動的個性。

字談字暢 165:「UI 設計上非常失敗的案例」

思源黑體、思源宋體的中文標點,在一些排版環境中會顯示為半字寬——這樣的現象可能也會出現在其他一些 CJK 字體上。如果你曾因此而費解,或許本期節目能給你些許幫助。如果你還對「等比公制字」這樣的「Adobe 語」而困惑,那麼我們就在今日一小時的閑聊中嘗試為你解疑。

字談字暢 164:「我們都快要把這本書劇透完了」

上期節目推薦了新近上架的《文字部:字體設計的這些與那些!》。

今天,我們有幸連線本書譯者——陳嶸老師——為大家深入介紹《文字部》的由來、內容以及簡體中文版的設計,分享翻譯和出版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字談字暢 163:「半人馬座不是人馬座」

今天,我們將回顧蒙納英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出品的又一款經典字體 Centaur。主編 Rex 繼續做客嘉賓席,講述設計師布魯斯·羅傑斯的生平故事,Centaur 羅馬體的歷史源流,以及和其搭配的意大利體。

字談字暢 162:有了武功秘籍還要練內功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中國展順利揭幕。今天,我們有幸邀來策展人張彌迪、白井先生的學生許夢蕾,為大家介紹展覽及相關的設計、出版項目,回顧籌備過程中的曲折以及諸多幕後故事。

字談字暢 161: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9 月 28 日又一個星期二,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本期節目,我們首先回顧聽友來信提及的字體版權、符號及標點相關問題;隨後,將為大家盤點近期的重要會議、軟件更新以及字體行業的大事件。下面請聽詳細報道。

字談字暢 160:六周年只是一個小段落

不知不覺《字談字暢》已六年。在播出歷程的這一段落後,我們即興聊聊段落符號 pilcrow,為下一段歷程的開始,畫上一個標點。 本期,我們將會簡析 pilcrow 的歷史淵源及其業已沒落的用法,觀察當下分段標記的演變及 pilcrow 的活用,探討作為語義結構及寫作風格的「段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