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Wǒ ài pīnyīn!

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圖片來自網絡)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本項目不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還努力從字庫廠商、軟件廠商、網頁環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環境。而在本篇里則來關注中文字體排印里不可缺少、卻經常被忽略的一個對象:漢語拼音。

大家快來評 (tu) 論 (cao) 一下吧!

不知道從何時起,網上突然開始流行起這樣一種寫法。在形式上採用了「括號給漢字注拼音」的方式,比如在這句話里,字寫作「評論」而實際上卻希望被念做「吐槽」。乍一看是給漢字注音,但明顯不是漢字原本的讀法,自然也就超越了單純注音的目的。

這種做法似乎是從二次元的世界引入中文的,源頭自然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在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對某個漢字詞彙強行指定一個新的讀音的做法儼然已經成為一種修辭方式。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見筆者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這裡就不展開說了。而今天,我想把重點放在和大家討論:是時候來重視一下漢語拼音的字體排印了。

恩德貝勒:南非傳統與「瑞士風格」的殊致同歸

Sankara Rug(攝影:Theodore Africa)

在 2017 年的 Design Indaba 設計大會上,由南非設計師 Nkuli Mlangeni 設計的 Sankara 毛毯獲得了「南非最美之物」的獎項。它運用了極具辨識度的色彩及圖案,線條簡潔,圖形幾何化特徵顯著,整個版面呈現出嚴謹的網格系統,被許多媒體稱讚為南非傳統與瑞士風格的交織。

儘管 Mlangeni 的確是一位在瑞士留學的設計師,然而深入挖掘毛毯圖案的靈感來源——非洲南部小國斯威士蘭(Swaziland)的蘆葦舞節中人們穿着的服飾圖案、以及恩德貝勒部落(Ndebele)的傳統牆繪——就會發現,它們本身與瑞士風格就極為相似,其發源時間卻比瑞士風格早了半個世紀。兩種並未交叉的文化,在各自的語境下發展出視覺風格的趨同。

「中西之別」重考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並不僅僅是「標點懸掛」那樣的小技巧,而是一個有設計邏輯的系統。在本篇里,筆者以對比的方式,嘗試深度挖掘中文字體排印的本質。

我在上篇《從「行長為字號的整數倍」說起》里配的題圖是大家所熟悉的中文作文稿紙。而在本篇里,我們要重新考察一下「中西之別」,因此本篇題圖是 Adobe InDesign 軟件里兩種不同模式的網格格式。也許通過觀察二者的區別,大家就可以看出中西排版的一些異同。

毫無疑問,每個文種的排版必須遵循其書寫系統的特性,而試圖違反、改變這些特性,只會是吃力而不討好,還會招引來自讀者群強大的阻力。舉一個大家相對不太熟悉的例子,藏文等文種具有「懸掛基線」的特徵,相信以漢語為母語的讀者,第一次看到藏文是從稿紙格線往下書寫時可能會非常驚訝,但這正是書寫藏文最基本、最方便的方式。那麼,中文的基本特徵是什麼?中文排版應該如何體現?作為母語者,我們對此的認識往往很模糊,這其實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為了看清中文字體排版的特性,不妨拿一塊「他山之石」——西文排版過來試做一番比較,也許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透過現象來看一些中文排版的本質。

從「行長為字號的整數倍」說起

按:本文是「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的第一篇。這一系列討論將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思路探討中文排版。本篇從中文字體排印最基本的思維方式談起。由於排版是各種因素互相影響的過程,裡面難免涉及到的其他諸多問題,將在系列文章後續展開討論,請諸位讀者留意本篇的討論範圍。

「一行十五個字,排五行。」

從版式設計來說,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排版要求了。那麼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如何忠實地再現這項要求呢?我們以這個命題來做三種嘗試,和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中文排版中最基本的一個原則。

讓活字真正「活」起來:每個人都能擁有的輕量級排印工具 Typeholder

半張書桌,一隻鐵盒,就可以開闢一方屬於自己的活字 / 凸版印刷工作坊。這是「上海活字」計劃衍生出的第一個實體產品——Typeholder(便攜式活字印刷錘)

關於思源宋體的問答

​2017 年 4 月 3 日(北京時間 4 月 4 日)Google 和 Adobe 聯合發布了他們共同合作的第二款完全免費開源的「泛中日韓字體」,成為設計界、技術界的一大新聞。這套字由七款字重構成,內含字形達到了 OpenType 規格上限的 65 535 個。由於整個項目的內容非常龐大而複雜,涉及商業合作、開源版權、字體設計、文字編碼、工程技術等多方面的內容,大家在好奇的同時不免也會產生了不少疑問。針對中文媒體上存在一些不甚準確的說法,我們在此用問答的形式對這套字加以說明,供大家在使用、開發時參考。

TIB 十年

Type is Beautiful 在十年前的今天成立。2007 年 4 月,我們寫下第一篇關於 Helvetica 和 Arial 體的比較文章,由此展開了我們在中文世界對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的研究和探討。

短報:美國 70 年代左翼運動印刷史料收藏

圖:Brad Duncan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的美國見證了社會變革思潮和社會活動的升溫。反戰運動愈演愈烈,民權運動尤其是黑人平權運動發展到了最高峰,女性和同性戀者要求解放的呼聲越加高漲。這些運動雖然由不同的根源促生,但受到了反種族主義、女權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泛非洲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共同特徵。

在這一波社會運動的浪潮中,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宣傳材料,海報、傳單、小冊子、報刊、專輯封面……它們被印製出來,分發到街頭巷尾,最後似乎註定在歷史中轉瞬即逝,但仍有不少保存了下來。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個名為 Interference Archive(社會幹預檔案)的團體在今年 1 月至 3 月舉行了名為「捷報傳來:美國 1970–1979 左翼激進運動印刷史料」(Finally Got The News: The Printed Legacy of the U.S. Radical Left, 1970-1979)的展覽,將這些政治意涵極為豐富卻少有人知的資料悉數展出。

日文支持的下一步工作

縦中橫
《日文排版需求》的紙質版厚達 400 頁

本文是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 W3C)國際化工作組(i18n WG)組長 Richard Ishida 先生在 2017 年 3 月 17 日在日本電子出版協會(JEPA)舉辦的講座「《日文排版需求》的今天和明天,以及 CSS 日文排版」上通過 Skype 用英文發表的演講。雖然此演講是面向日本聽眾講解關於《日文排版需求》的內容,但考慮到該文檔在 W3C 國際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並且對《中文排版需求》有重要影響,這場講座的內容對於中文社區也非常有意義。正如日本電子出版協會 CTO 村田真先生所說:「W3C 標準不是坐等着讓誰做給我們的,而是靠大家的力量一起做出來的!」作為《中文排版需求》編輯之一,筆者經授權在此提供翻譯版本,目的是希望讓中文社區了解日文以及其他文種國際化工作的動態,認識到中文排版需求與日文工作的差距,呼籲中文社區有所思考並積極行動起來,為更豐富的中文電子環境做出貢獻。

作者 / Author: Richard Ishida

原題 / Original Title: Next steps for Japanese script support

授權翻譯 / Translation with permission: Eric LiuOriginal English Text Copyright © 2017 W3C® (MIT, ERCIM, Keio, Beihang), All Rights Reserved. W3C liability, trademark, document use and software licensing rules apply. This translation has not been reviewed by W3C.

正如大家所知,作為日本多名字體排印專家多年來活動的成果,《日文排版需求》(Requirements for Japanese Text Layout, JLReq)文檔最新版已於 2012 年 4 月發布。雖然其中的很多需求最初均來自書籍出版的使用案例,但大多數需求仍然與 Web 網頁,尤其是網絡上的電子書和其他分頁格式密切相關。這份文檔一直是 W3C 標準、網頁以及電子書開發者非常有用的需求來源。

短報:《紐約時報》改版 A2–3 版

圖:Co.Design

2017 年 3 月 2 日的《紐約時報》紙質版推出了全新設計改版後的 A2–3 版。

重新設計後的兩版不僅囊括了聚焦報道、今日關注點、歷史上的今天、每日語錄、惠民信息,還加入了新聞製作幕後故事、網絡版時報必讀和視頻音頻推薦的板塊,把填字遊戲也挪了進來,據說甚至還會刊載記者的推特發文。整體設計風格明顯借鑒了雜誌和網頁的視覺語言,各欄目以模塊形式簡潔齊整地分布在版面上,在高密度的信息之間仍然留出舒適的空白,使讀者的目光自在游移,即便不細讀也能快速縱覽全局。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178:此漢儀非彼漢儀

清代琺琅彩瓷如何為隸書字體的設計注入靈感?——今天,我們有幸邀來清御隸書體、清墨彩隸書的設計師邵漢儀,深入介紹其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設計細節及文化意涵。

字談字暢 177:本期的前十五分鐘是聽眾反饋

今天後半程的節目,照例為大家播報值得關注的字體排印近聞,包括學術性會議,開源類字體項目,以及設計競賽中的獲獎作品。——首先,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兩位聽眾的熱情來函。

字談字暢 176:茉莉芬芳沁錦華

古典而不落陳舊,平實而富於細節——靈感取自民國雕版的「錦華明朝體」,名列 25TDC 榜單。今天的節目中,設計師本人薛天盟將親自為我們剖析這款佳作,同時也將與我們分享茉莉字型團隊的幕後故事。

字談字暢 175:哈德森河畔梯迪西

紐約 TDC 字體設計競賽已歷二十五屆。今年獲獎的三十件作品,不分名次先後,涵蓋多種文字,出自不同文化背景。本期節目,讓我們藉此一覽「多元化」視角下的字體設計佳作。

字談字暢 174:沒有字體排印的網格就只是張網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再版問世。在此次付梓的「經典版」中,Eric 對全書的翻譯及版式設計做了全面修訂。

今天,老朋友彌迪做客嘉賓,與我們一同交流「經典版」修訂、再版的幕後故事,分享關於「網格系統」的理解與感悟。

字談字暢 173:五行缺水的字體設計師?

才華橫溢、大器晚成、命途多舛……這些標籤或許可以一齊用來形容弗雷德里克·高迪。然而,標籤遠無法概括一位巨匠。今天的一小時,我們再次邀來 Rex 做客嘉賓,藉由人生片段和字體作品,回憶這位活躍在世紀之交的字體設計師。

字談字暢 172:劍標的前世今生

誕生自公元前,歷經兩千餘年,雖已罕用,卻仍未死。今天的節目,我們就來聊聊劍標(dagger)的源起、演變以及當下的活用。

字談字暢 171:「這可是奧運會啊!」

北京 2022 冬季奧運會於立春拉開序幕。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 Bilibili 知名視頻製作人、平面設計師 oooooohmygosh 做客嘉賓席,鼎談冬奧會開幕式中的字體排印細節。

字談字暢 170: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聽眾朋友早上好,今天是 2022 年 2 月 1 日星期二,壬寅年正月初一,歡迎收聽全球字體新聞聯播。

新春之際,我們將從技術規範、排版工具、設計作品等方面,回顧海內外新近要聞,一覽字體排印領域的動向。2021 年我台播送了 2348 分鐘,今歲,期待與每一位聽眾繼續同行。

字談字暢 169:問!誰能在「字」這件事上做出極致?

本期節目,Eric 做客友台《特有想象力》,在「想象力,有問題」系列中,用烹飪學連通聽覺與視覺,重新回答字體排印的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