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Willy Wiegand:不來梅印刷坊與德國書籍工藝的標杆

不來梅印刷坊書籍(圖:Christian Hesse Auktionen
二十世紀早期的德國見證了海報藝術、書籍藝術的興起,商業平面設計初現雛形,但這段過渡時期的歷史卻往往被揚·奇肖爾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羅·倫納(Paul Renner)等早期現代主義者的革新光環蓋過。本系列文章重點關注這些過渡時期的藝術家和早期設計師們,也希望他們的思想、作品與遭遇能予後來人以啟發。

德國的不來梅印刷坊(Bremer Presse)在 1911–1939 年運作期間印製的書籍,版式裝幀之精湛考究,至今仍受到眾多藏書家的追捧。那時,奇肖爾德一代人還未成年,現代主義的文字排印和平面設計尚在襁褓之中,不來梅印刷坊的作品可謂德國書籍設計最早的行業標杆。而它的主要運營者威利·維甘德(Willy Wiegand)則對印刷坊的工作模式、書籍選題、裝幀設計、以及生意的興衰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018 日中韓字體講座暨研討會回顧

2018 年 9 月 1 日,「日中韓字體講座暨研討會:東亞漢字字體的現在與未來」在東京印刷博物館舉行。Type is Beautiful 有幸參與協辦,成員 Eric 作為組委會成員參與策劃,並為整場會議提供中文翻譯。與會嘉賓陣容龐大,分別來自日、中、韓三國字體文化研究前沿,為大家分享了東亞文字、尤其是漢字設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下面跟隨 TIB 簡單回顧一下這場字體學術盛會吧。

視力表與視標(optotype)設計

雖說早在十三世紀末人們就發明了最原始的眼鏡,但在科學的視力檢測和驗光技術沒有成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配一副合適的鏡片依然要靠運氣。如果你是一位十八世紀的近視眼,只能在店裡有限的鏡片選擇中不斷試戴,或者在街上找到一位在不同小鎮之間賣鏡片的商販,他只會根據你的年齡大約猜測一下近視程度,挑一副鏡片給你。

那麼,視力檢測的系統理論以及它催生的產物——視力表,是何時出現的,視力表上的視標(optotype)設計又有何講究呢?

Emil Rudolf Weiß:書法和裝幀藝術的設計職業化

提起二十世紀早期的德國平面設計,不少讀者可能馬上會想到揚·奇肖爾德(Jan Tschi­chold)或者保羅·倫納(Paul Renner),他們似乎代表着先鋒、簡練、理性和機械化生產。與之相反,彼時的手工藝術家和匠人則是落後、繁複、感性和小規模勞作的代名詞,必是他們唾棄的對象。但事實遠非如此——二十世紀早期的德國見證了海報藝術、書籍藝術的興起,商業平面設計初現雛形。藝術家、書法家們有的把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總結出版、給平面設計打下了理論基礎;有的開設課堂,把他們的知識傳授給平面設計師;有的更直接投身業界,成為首批平面設計師。這一「理論–教學–實踐–傳播」的鏈條對平面設計無疑意義重大,但這段過渡時期的歷史卻往往被早期現代主義者的革新光環蓋過。我們將在近期刊發一系列文章,重點關注這些過渡時期的藝術家和早期設計師們,也希望他們的思想、作品與遭遇能予後來人以啟發。

孫明遠談《聚珍仿宋體研究》:「古典的回歸」絕非單純的擬古

聚珍仿宋體是 20 世紀初中國人自行製作活字字體的早期嘗試,由杭州丁氏八千卷樓後人丁三在、丁輔之兄弟着手開發,於 1919 年正式問世,隨後風靡海內外,影響至今。聚珍仿宋在風格上不同於當時主導印刷出版市場的日本制宋體字(明朝體),而是以傳統雕版印刷字形為藍本的古典字體。它在構思上完成了仿宋體從寫刻到鑄字的改造,折射出當時中國人對自身文字形態的認知,以及對審美規範如何適應技術變革這一問題的理解。

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孫明遠近日出版的《聚珍仿宋體研究》針對這一款字體,從時代背景、產業狀況、製作初衷、審美觀念、開發技術、應用傳播等角度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採用了大量一手資料,考證紮實,內容全面,是近年來國內字體歷史研究中少有的深度專題性著作。孫明遠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獲設計學博士學位。現為西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文字藝術設計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員、上海美術學院字體研究中心外聘研究員、日本文字設計學會會員。2004 年至今在國內、日本、韓國、香港等地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等 2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日平面設計史、活字字體史。

為了更好地讓讀者了解本書,我們對孫明遠博士進行了簡短的訪談,以下內容略有編輯整理。

長談:印度文字與字體

Delhi street sign
新德里街頭路牌,由上至下:天城文(印地語)、拉丁字母(英語)、古木基文(旁遮普語)、阿拉伯字母(烏爾都語)。(攝影:Meena Kadri / Flickr

按:2018 年,借設計北京大學南亞系的一款西文字體的機會,筆者邀請到北大南亞系的葉少勇老師進行一次關於印度文字及字體的訪談。葉少勇現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梵文貝葉經與佛教文獻研究所(梵佛研)成員。葉老師對古代印度佛學有着很深的研究,還精通印度古代文字及字體學,曾專門對北印度梵語寫本的字體做過全面的研究。

印度在古代更多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現代國家觀念,泛指南亞次大陸上的諸多國家地區,如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甚至包括了阿富汗的一部分。

印度這片土地上的文字繁多,造型各異,但幾乎都來自兩千多年前的婆羅謎文字這個源頭。印度文字還直接影響了周邊地區的文字,比如東南亞的泰文(以及各種傣文),緬甸文、柬埔寨文以及藏文字母等等。讓我們先從印度的語言和文字之間的關係開始梳理。

擠進推出避頭尾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從本文起,將對標點處理問題展開分析。雖然本文討論的是「避頭尾」,但希望讀者可以結合本系列之前關於「基本行長」「全寬/半寬」標點標點懸掛思路等幾項內容一起來閱讀分析。

假設在排一段中文時遇到了題圖的情況,應該怎麼辦?版式規定一行二十二個字且不允許標點懸掛,可是偏偏在行尾遇到了句號。

也許有人說,這不就是避頭尾么,既然句號不能在行頭,那就把「客」字一起拉下來換成新的一行即可——這是唯一且最優的方案嗎?針對這個簡單的實例,其實可以有五六種處理方案。與其討論方案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處理思路。在本文里,筆者就與大家一起來探討避頭尾操作中的各種複雜度與優先度決策的問題。

針對 Adobe InDesign 標點擠壓中文默認設置的反饋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本項目不僅旨在重新理清中文排版的思路,還努力從字庫廠商、軟件廠商、網頁環境等全方面改善中文排版環境。針對目前 InDesign 中文版的諸多問題,筆者於 2018 年 2 月撰寫了一份反饋報告,已經從東京轉交至 Adobe 總部的品質工程部。報告原用英文撰寫,現翻譯成中文公開如下。

要讓 Adobe 這樣一個商業公司針對於一個並無法獲得多少商業利益的地區進行本地化設置的修改非常非常困難。如果沒有用戶反饋又沒有商業利益,軟件是不可能自動變好的。只有讓 Adobe 得到更多實質性的反饋,才能讓其內部提高修改 bug 的優先度,最後實現軟件的更新。筆者希望所有 InDesign 中文用戶,包括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筆者一起通過各種渠道來反應這些 bug,最終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關於標點寬度調整以及 InDesign 所謂「標點擠壓」功能的具體分析,孔雀計劃將在之後的文章里具體討論。

English version in PDF format is available here.

問題

  • InDesign 軟件完全按照日本工業標準 JIS 設計,而「標點擠壓」中的默認中文設置(包括簡體中文設置和繁體中文設置)卻採用了與軟件設計標準的日文排版原則完全不同的算法,造成邏輯矛盾,導致中文用戶幾乎無法使用。
  • 錯誤的翻譯不僅導致用戶界面顯示問題,還導致整個「標點擠壓」功能非常不友好。

擠擠總是會有的嗎

2017 年夏關於微軟雅黑「標點位置改進」消息的文章截圖

「孔雀計劃:中文字體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導從中文出發、以中文的思維方式討論中文排版。上篇《全角半角碎碎念》陳述了標點符號字寬的基本概念,本文則論述了標點符號寬度調整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到底具體在調整什麼?

2017 年 8 月,各網絡媒體報道了微軟公司在「Window 10 秋季創意者」版本里對「微軟雅黑」這款字體的更新內容,第一點就提到了「標點符號位置改進」。

根據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 GB/T 15834-2011,嚴格遵照標準修正了一些標點的位置。逗號的位置由居中改為居左下。問號、嘆號、分號、冒號均置由居中改為居左。左括號與右括號的位置由居中改為分別居右與居左。

眾所周知,「微軟雅黑」是美國微軟公司委託方正設計的一款字體,隨 Windows Vista 簡體中文版一起發布,正式上市是在 2007 年。之後微軟不僅為老系統 Windows XP 也發布了一個版本,還在 Office 2007 簡體中文版附帶此字體。而這次推出的 6.25 版已經是 2017 年,距離發布已經整整十年。「微軟雅黑」出於其「Windows 默認字體」的身份,作為「中文代表」出現在世人面前,早就佔領了中國大江南北。即便新版本發布,帶有錯誤位置標點符號的舊版也不可能瞬間消失,依舊會在市場上佔據很長時間。因此筆者在知乎上對此的評價是:

從 Vista 開始算,花費了十年時間,微軟雅黑的標點位置終於符合國標的位置,這速度我也是醉了。

城市字體考現學:招牌製作指南

編者按:近期我們以「城市字體觀察」這一話題開展了多方面的探討,從尋找上海「印」跡的城市漫步,到對亞洲城市招牌進行初步觀察後的備忘錄,從厲致謙等設計師與文化學者發起的「城市字體觀察學會」,到鬆散而活躍的「上海字跡」小組……公共空間的文字設計,這個鮮活、真切的課題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近日在上海衡山·和集舉行的「字體漫遊」攝影展以及「城市招牌考現學」講座,也分享了這些實踐的初步收穫。本文包括了厲致謙在講座中展示的部分內容。

城市是人類聚居的場所,沒有人的城市,只能稱為鬼城。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發出形形色色的聲音與信息。一座沒有聲音的城市,恐怕會比鬼城更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吧。除去沉默的建築與基礎設施,城市空間中的不同文字,代表了種種無聲之聲。我們也許從來對它們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但我們的確離不開:「這裡是……」「那個方向有……」「……歡迎你」「請勿……」「對不起……」「開放的時間是……」「這條路的規則是……」「我們的營生是……」「品類和價格是……」「請注意……」「樹立……」「弘揚……」「學習……」「……夢」……

城市中的文字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公共性的與個體性的。道路、車站、機場、公交系統、電網、市政、公園裡出現的文字、宣傳標語等,屬於前者。機構或企業標牌、商號招牌、廣告、私人空間的提示語、個人製作的臨時性字牌等,則屬於後者。它們構建出這個時代獨特的城市景觀,讓城市與人在空間與時間中展開無聲的溝通,映射、交響出市民當下的生活。

播客 / Podcast  

字談字暢 195:得意窄斜大彎鉤

一個多月前,開源美術字體「得意黑」正式發布,獲得不同社區的關注,備受熱議。今天我們有幸邀來「得意黑」的兩位主創者,oooooohmygosh 和陳渚,親身講述作品的誕生背景,剖析設計的細節及難點,以及,關於「開源」的思考。

字談字暢 194:比較工整的無情對

我們回翻二〇二二年的聽眾信箱,擇取數件與大家分享。新的一年,《字談字暢》依然期待你的收聽,靜候你的來函。

字談字暢 193:哈勒姆城克林彭

本期話題的核心是揚·范克林彭——荷蘭的一代字體設計大家。客座嘉賓譚沛然將分享個人多年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深入解讀范克林彭的生平事迹和經典作品。同時,沛然也將分享自己復刻設計 Romanée 字體的特別經歷。

字談字暢 192:「這書真不像是我寫的」

The Type 文集《從字體開始:設計改變的生活與社會》經五載而面世。今天的節目,厲致謙和 Rex 做客嘉賓,為我們介紹本書出版的幕後故事,以及 The Type 與其共同成長的歷程。

字談字暢 191:千秋家國夢漢文

漢文正楷是 1930 年代著名的活字字體家族。時值漢文正楷問世九十年,方正字庫發布了漢文正楷的數碼復刻版。今天,我們有幸請到方正字庫設計總監、方正漢文正楷的主創設計師汪文先生,為我們深入剖析漢文正楷復刻相關的學術背景、設計細節和未來規劃。

字談字暢 190:「我在 ATypI 演講里放暴論」

ATypI Tech Talks 2022 於上月舉辦,中國講者許夢蕾和殷葉航在會上發表了字體排印領域的學術研究。本期節目,有幸請到兩位做客嘉賓,圍繞 ATypI 的演講主題,暢談中文字體設計及技術的相關問題。

字談字暢 189:十二部委聯合發文指定的標點

間隔號,一個易被忽視卻又必不可少的中文標點符號。本期節目,我們將梳理間隔號的歷史來源、語義作用、排版規則,以及在信息可交換的背景下,這一符號所涉及的技術問題及應對現狀。

字談字暢 188:輪胎廠商的字體就一定要正圓么

本期節目將圍繞上季度以來的字體排印近聞,回顧值得關注的出版物、學術會議、眾籌活動等。同時,我們將着眼於一系列汽車品牌字體的定製項目,對比介紹各家解決方案的特點。

字談字暢 187:波士頓旁快樂佬

威廉·亞迪遜·德威金斯,高產且多面的設計師和藝術家,於其人生的後半段,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字體設計,注入了獨具一格的創造力。今天老朋友沛然做客嘉賓,為大家介紹德威金斯富於活力的生平事迹及字體作品,及其在字體之外的有趣創作。

字談字暢 186:《中文排版需求》的進展

W3C 2022 年度全球技術大會中國會場「新一代 Web 技術標準論壇」於 9 月 6 日、7 日在杭州舉辦。本台主播錢爭予應邀分享《中文排版需求》的工作進展。今天的節目將播出現場錄音,以饗未能參會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