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研究 / Research

Shanghai Type:上海活字的近现代世情

Shanghai Type(上海活字)是一个关注上海印刷字体设计与生产的项目。我们聚焦十九世纪末至今的、在上海或与上海有关的印刷字体,挖掘它们背后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故事。项目由我(厉致谦)发起,主要成员是年轻的设计师龚奇骏,项目顾问由陈其瑞(原上海印刷研究所字体设计师)担任,同时获得了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筹)的支持。Type is Beautiful 也是项目的网络合作伙伴。

书刊 003 / 白教堂美术馆的微历史

本期书刊介绍三本伦敦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的出版物。 这所建于 1901 年的美术馆承担了向东伦敦的居民普及艺术教育的责任。白教堂美术馆在伦敦乃至英国的当代艺术与设计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这所最重要的艺术与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建筑空间里曾举办过毕加索、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等现代艺术大师的伦敦首展。白教堂美术馆出版项目完整的记录了这个过程。此次挑选的书目,从侧面反映了这幢坐落于东伦敦的艺术机构的发展史和其重要角色。

实验文字设计:随它什么意思

Theo Van Doesburg 和 Käte Steinitz 在 1925 年为 Merz 杂志的第 14/15 卷「Die Scheuche」设计的作品,文案由 Kurt Schwitters 所撰。(图:Design is Fine. History is Mine.
原载 / Original:Peter Bil’ak, “Experimental typography. Whatever that means.”, Typotheque, 2006
翻译 / Translation:贺荣凯经作者授权将其译为中文
译者按:Peter Bil’ak 是一位斯洛伐克裔平面和字体设计师,现居荷兰海牙,长期从事关于设计的写作。他是 Typotheque 网站和 Works that Work 杂志的创始人,也曾联合创办了 Dot Dot Dot 杂志。本文中,Bil’ak 探讨了「实验」一词在西方文字设计中的含义以及「做实验」的方法和思路。在中文文字设计迅速发展的今天,希望本文能为感兴趣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正文字体观察:汉仪旗黑

HYQiHei 55 with Neue Frutiger Book used in the Western Type
专题「正文字体观察」聚焦于正文用字,发现并评介值得关注的汉字字体产品。此番我们有机会采访汉仪字库团队,分享旗黑创作相关的细节,并与几位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进行交流。

感谢汉仪字库的支持,及本站编辑 Eric Liu 的协助。

汉仪字库出品的「旗黑」系列,是一套多字重、多宽窄的黑体家族。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汉仪团队披露旗黑家族,并测试性地释出了「105」字重。透过少量样张和简单介绍,旗黑以其匀称的间架结构、外扩的中宫、克制的字面、干净的笔形、定制的西文字符以及特殊的字重命名系统,塑造了某种鲜明的第一印象。主创设计师齐立先生的背景——兰亭黑家族的主创者——也同样令人期待。

《西文字体 2》付梓:字体排印的秩序与自由

Sample, p. 7

西文字体 2:经典款字体及其表现方法》是《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的下部。

星巴克蒙古文字标设计

本文原载于「赛罕区泊物视觉设计工作室」网站,本站经授权转载。

星巴克通过文字设计网站 Type is Beautiful 了解到 Tengis Type 泊物工作室,并委托设计 Starbucks Coffee 蒙古文牌匾文字。满足 logotype 的设计条件下,参考相似字型 Freight Sans Black,工作室希望将其延展为整套蒙古文字型。Freight Sans Black 的小写字型笔画变化强烈,而 Starbucks Coffee 英文原稿中的小写造型无从考证,所以依据大写英文的造型,延伸出了较为「生硬」的蒙古文字型 Buck Sans,舍去了 Freight Sans Black 小写字母那样「具人文色彩」的造型。

Justfont:「革命年代的字型:俪宋」

以向量描绘,俪宋的「一」
Type is Beautiful 今起与 Justfont 内容合作,将定期刊登 Justfont 精品文章,意在将优质内容推荐给更多的读者。本文为第一期,讲述桌面出版早期的传奇字体「俪宋」的故事。原文地址

俪宋始于 1989 年,是世界最早的 PostScript 中文向量字型之一。现在 Mac 中的「俪宋 Pro」,以及华康的俪宋家族,都基于 1989 年的初代俪宋[1]。对今天的编辑来说,俪宋只是一种内文细明体罢了。而且在高解析度萤幕与印刷的时代,它实在太细了。但俪宋确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柯炽坚在开发过程中,也亲身参与了「桌上型出版」(desktop publishing)初期的历史。

1980 年代对于出版界而言,是一个剧烈的变革时期。原本还在手工制稿的设计师与美编人员,忽然要开始熟悉新兴的电脑工具。而变革若追溯到更上游的字体行业,感受则越加剧烈。在很短的时间内,照相排版兴起,变成相当热门的制稿方式,压缩了铅字的市场。但两者基本上仍然共存,各有用处。不过,在 1980 年代中期发迹的桌上型出版,则一步步让铅字与照排走入历史。

用印刷品的态度来做 Web 排版

CSS 是近代最重要的排印革新之一。只要文档以足够「语意化」的结构保存,便可以利用不同的样式规则呈现不同的样貌。我们不再需要手动地排列、拉扯文字,而是透过 CSS 下指令,让排版引擎遵守。

也许因为妈妈字写得美,我从小便严格自我要求书写的规矩,就算是课堂的笔记,没写几个字,发现前一行的字稍有不对齐或大小不一,便偏执地想把整张纸撕了重写。也因此,在我初了解了 Web 的运作方式时,带来的震撼和共鸣是非常强烈的——文字居然可以不带样式地保存,再利用「标记」为不同层级、不同意义的文本来设计相应的样式——从此解脱了我们这些字写得不好但又完美主义的偏执狂。

长得丑没关系,有 CSS 就能搞定一切。

从《中文排版需求》开始

编者按:W3C 编者草案《中文排版需求》(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Text Layout)初稿于 3 月 28 日发布,旨在整理中文排版需求,对排版引擎的开发者及数字出版的从业者都具有参考意义。草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W3C 小组和多位特邀成员协作编撰,包括投身于 Web 和 EPUB 标准的台湾数字出版人董福兴,Web 开发者、汉字标准格式作者陈奕钧,字体及文字设计爱好者、本站作者梁海,以及本站另一位作者、语言及字体排印研究者刘庆

本文由董福兴先生撰写,讲述了这份中文排版需求文档的来历和起草背景。另推荐播客《IT 公论》对董福兴先生的访谈

日前 W3C 正式公布《中文排版需求》第一份编辑草稿。算是我投身数字出版的第一个里程碑。我参与 W3C 的活动才三年,时间虽短,但却赶上了浪头刚起,文字排版、字型技术、各国语言在 Web 与 EPUB 上的实现,正随着数字出版加速进行。

谈《金融时报》新字体 Financier

《金融时报》新字体 Financier Display、Display 斜体、和 Financier Text。

原文 / Origin:“Financier Design Information,” Klim Type Foundry
原作及图片 / Author & Images:Klim Type Foundry
翻译 / Translation:Emily Yang

本站经授权发布译文。

「Financier」是为《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简称 FT)改版所专门设计的一款字体,于 2014 年 9 月推出。它包含两组可以搭配使用的字体风格:用于标题的 Financier Display 和用于正文的 Financier Text。在为期数月的项目进程中,Kevin Wilson 和 Mark Leeds 担任设计指导。

播客 / Podcast  

字谈字畅 159:字字如啁啾

Twitter 近日启用新品牌字体 Chirp,并调整了用户界面的视觉设计。此番更新招致围绕字体排印和用户体验的诸多批评。今天,The Type 编辑、我们的老朋友沛然做客嘉宾席,与大家一同解析新字体的细节,及其争议背后值得思考的设计现象和行业问题。

字谈字畅 158:威尼斯城枢机卿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蒙纳英国分部出品了又一款复刻字体,风靡学术界及出版业。与诸多经典的复刻作品一样,它源于历史的蓝本,投入后世的技术,顺应其时的审美——再以文艺复兴的大家命名。今天,我们照例请来主编 Rex,为大家讲述名为 Bembo 的字体,及其背后源远流长的设计故事。

字谈字畅 156:为啥这字体连句号都画不圆

UPM (units per em) 是字体设计的基础量度。作为上期节目的补充及扩展,今天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基本概念、技术规范、社区讨论——以供听众了解 UPM 相关的历史遗留及最佳实践。

字谈字畅 155:没有 face 的 interface 字体

应听众之请,本期节目将围绕界面字体 Inter 展开。为此,我们特别邀来 Anyway.FM 主播 JJ Ying 做客嘉宾,为大家深入介绍 Inter 字体的起源故事、特殊参数和丰富特性,以及设计师拉斯穆斯·安德松的相关事迹。

字谈字畅 154:本期的后六十分钟是听众反馈

今天稍后的节目中,我们将重回久违的听众反馈环节,与大家分享五封来函及一则群聊话题。——当然首先,还是要进入本台的全球新闻版块。

字谈字畅 153:不做假名的西文设计师不是好肥宅

承接上期,我们特别邀请到汉仪玄宋项目的另一位重要设计师张暄,为我们解密玄宋家族的另一面——汉字之外的字符字形,OpenType 排版特性,以及这些设计背后的理念、意图和不易为人所知的创作历程。

字谈字畅 152:黑而赤者为玄

汉仪玄宋是朱志伟先生最新完成的宋体作品,也是朱先生与汉仪团队历时五年多打磨而成的书籍正文宋体家族。在这套字体家族立项、设计、调整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里,包含着主创者的诸多心得,以及团队协作的幕后故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朱先生本人,向大家介绍玄宋家族如何重新思考书籍正文字体的本质,以求更好地为中文阅读者服务。

字谈字畅 151:Vox 更像是个背锅的

Maximilien Vox 在 1954 年设计的字体分类法——后来的 Vox-ATypI 分类法——在经历行业标准背书、备受学术质疑直至最终被 ATypI 弃用,可说是几番波折。在 Vox 分类法成为过去式的今日,我们或许得以更好地审视它。故此,我们邀请资深字体设计师张暄,为我们详细解读这套分类法,探讨其实用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字谈字畅 150:泰晤士上新罗马

在 Plantin 的故事之后,我们自然也不能略过与其颇有渊源的另一款经典西文字体。它为特定媒介、特定用途而问世,其后却风靡欧美乃至全球,成为可能是至今最知名的西文衬线体——Times New Roman。

今天,Rex 将在伦敦(的衣柜里)为我们讲述伦敦昔日报社里的字体故事。

字谈字畅 149:三地展览看字来

踏青看展意犹未尽。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继续盘点另外三场值得关注的展览。它们有的关于历史,有的关于当下,有的侧重技术文明,有的侧重设计理念;各自间接或直接地向我们展示了字体排印过去的遗存、当下的成果及未来潜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