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Tag Archives: Helvetica

Face the Nation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和明尼苏达州书籍艺术中心(MCBA)共同策划了名为「Face the Nation」的展览,探讨国家形象和字体设计之间的互动。 二十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刚刚兴起,欧美国家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直接加强了各国对于塑造自己国家形象的急迫性。于是值得褒扬的爱国主义情绪和两战后极端的沙文主义都在这一段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来。有些国家通过寻找自己的历史文化,复兴自己的传统风格。有的新兴国家则需要与自己的语言联系,为新的国家风格创造新字体。 Images: stthomas.edu 「挪威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始祖) Gerhard Munthe (1849-1929) 曾深入挪威的乡村,寻找祖国原始的艺术,将自己十分钟爱的中世纪北欧的壁毯风格以及挪威民间艺术应用于自己的故事书设计。
11 Comments

从 Helvetica 到 Haas Unica

抱歉又是 Helvetica。 Helvetica 与 Haas Unica 的比较。Image: bauldoff@Flickr 1980年,Helvetica 的设计字体坊 Haas Foundry 与 Team’77设计组签约,完成一套 Helvetica 的改进版本,旨在「修正」当时主流非衬线体的设计问题。Team’77包括 André Gürtler、Erich Gschwind 和 Christian Mengelt。新字体名叫 Haas Unica,现在由于 Linotype 由于名称的版权问题阻止 Scangraphic(后由 Elsner + Flake 收购)发售该字体,导致该字体到今天已经没有办法买到。 Haas Unica 的改进。Image: bauldoff@Flickr 在一片版权的争论声中,只有一个 Haas Unica 推广册的 Flickr 集,可以让我们一睹其芳容。
1 Comment

另一篇 Helvetica 纪录片的评论

我是在不久之前才看到的《Helvetica》。 我本想以年轻一代设计者的姿态来谈这个电影。但我意识到可笑的是,对于 Helvetica 之前、流行甚至被抵制的时代我都没有任何经历或者记忆,于是想从认识 Helvetica 说起。对 Helvetica 有强烈的意识是受在影片将近最后的 Micheal C.Place 所供职的 tDR(The Designers Republic)作品的影响。这个时候是一切辉煌都已经过去,David Carson 们抵制「Helvetica 代表的」商业化的一代之后的,对于「Helvetica 代表的」系统性的设计复兴潮流的时代。当时 tDR 的震撼是无法言表的,巨大标致的英文字紧密的堆积,颜色的简练,以及莫名其妙的,极具数码感的小方块,虽然当时中国的环境已经较好,可以看到一些平面设计作品,但 tDR 的作品却构成了我对新平面设计的早期印象。尽管曾经做图也做得快活,但当我学着在 Photoshop 里用 Arial 堆积起字块时,我才感觉到离平面设计的距离,或许说 Helvetica 复兴潮设计的魅力。 Image: The Designers Republic 片中设计师们对于 Helvetica 的赞扬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至于到歌功颂德的程度。总体上以平和的心态来看这个电影,并没有太多的偏颇,各方的观点都相对平衡。既不能否定 Helvetica 出现和普及所带来的革命性(Akzidenz Grotesk 的前身作用功不可没),也不得不承认 David Carson 关于 Helvetica 对传播的局限性,以及后期沉闷商业设计的说法。我对 Carson 和 Brody 的作品一向是不大喜欢的,太缺乏系统性,杂乱无章鲜具美感。然而了解了之前的商业化和标准化的大潮后,便会理解 Carson 和 Brody 在平面设计界历史性的地位。同样的,对于 tDR 的作品,乃至后来看到的现代 Helvetica […]
13 Comments

中国公共用字:广州地铁

如果说在中国大陆公共设计中想看到一些比较好的英文设计,鉴于政府根本没有设计的概念,就只能在半商业的环境如地铁和机场这样的现代化交通设施寻找了。即使在这样的地方,英文设计的杂乱和低质量也是不堪入目的。本简评系列旨在搜寻一些大城市包含英文的公共设计,当代中国设计对细节的追求也可见一斑。(要说明的是,由于说的是中国的英文设计,免不了各种各样的翻译笑话,这个各位权当乐子,我们不做评论) 今天看广州地铁的用字。 Images: Flickr Helvetica、Times New Roman 和宋体英文混用,很难说出标准字是哪一种(注意在这三个例子中,中文字体亦不同)。在广州地铁自豪的电子显示系统上,英文字尺寸不一,松紧不规律,可读性差,视觉上十分混乱。 Images: Flickr 左下为广州地铁的标准 logo,其中英文字体在其视觉系统里都罕见使用。上图同样的设计,左边的设计进行了简化,可笑的是地铁的 logo 被简化为「V」。虽然这三个例子中都用了无衬线,但无论从字体、字距、尺寸和与中文搭配都做的相当差。 Images: Flickr 以上是东京地铁类似用途的设计,设计的美观度、可用性和一致性显然更胜一筹。
14 Comments

Helvetica DVD

已经开售,伦敦 Magma 卖18£一盘。大家出动吧!
Leave a comment

Helvetica Film DVD 开始预订

Helvetica Film 的正式版 DVD 开始接受预订了!具体发放的时间为11月6号。普通版的价格为20美元,豪华版价格为75美元。另外美国以外的运费为10美元。预订普通版的 DVD 不仅获得5美元的优惠,并且可以获得两枚 Love/Hate 的胸章。而豪华版的一系列赠品中甚至包括一个 Helvetica 的金属字模。此外提前预订也会享受比市场价格提前一周获得寄送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DVD现在不会向日本发放,因为随后会有特别的日本版 DVD 出现!可能也值得期待。
3 Comments

采访 Erik Spiekermann:当代字体排印与设计

采访/ Interview: Uleshka 原载于/Original from: 日本 PingMag,2005年10月31日;图片来自/Images: pingmag.jp翻译/ Translation: 经作者许可,由 Rex Chen 翻译。 译者按:尽管是两年前的一篇采访,但对我还是受益匪浅,尤其是商业机构自己的字体设计问题。另外5月刊《艺术与设计》也采访了 Erik Speikermann,可供辅助阅读。 Erik Spiekermann 在柏林的办公室 Erik Speiekermann 称自己为「信息建筑师」。在写作、图形设计和字体设计(著名作品有 FF Meta, ITC Officina, FF Info, FF Unit, LoType, Berliner Grotesk等)等领域,他都表现出一样的自如与多产,但在信息传达方面,文字依然是永远的核心。Erik 在1979年建立了 MetaDesign 工作室,在1988年建立 FontShop,同时任 ATypI 和 德国设计协会(GDC)委员会成员,国际字体设计会(ISTD)主席。2000年7月,Erik 退出了柏林 MetaDesign 的管理层——这一举动曾引起一些混乱——在公司附近创建了他的新工作室 United Designers Network(译者注:公司今年已更名为 SpiekermannPartners)。PingMag 有幸占用 Erik 的宝贵时间,讨论了他的德国铁路(Deutsche Bahn)的设计项目,并与其分享了一些关于设计的思考。
12 Comments

50 years of Helvetica

1982:ROBOTYPES ’82, ALAN KITCHING 纪念 Helvetica 50 周年的展览 50: Helvetica The Lifetime Of A Typeface,周三在伦敦 Design Museum 开幕。展览邀请了全球50位艺术家为 Helvetica 制作了从1957年到2007年的纪录作品,大部分作品与当年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联系。展览分两个阶段,1957到1981年的作品将在8月9日之前展出,剩下的作品将从8月10日开始展出到31号。 在Blanka 也可以查看和购买这些限量发行的作品。
Leave a comment

Helvetica Film

Helvetica Film的票賣得緊俏。看到内地和臺灣都有人想組織爭取Helvetica Film在當地上映,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最佳地應該是香港(因爲最近聽説中文區的比較國際化的字體活動就是在香港的Tokyo TDC活動),内地似乎完全沒有這個環境,臺灣就不清楚了。在亞洲,本片已計劃在東京(Typography發達!)和印度(官方文字)上映。 爲了紀念Helvetica50周年,Helvetica Film成爲唯一一部關於字體的紀錄片,衆多重量級人物,包括Erik Spiekermann、Matthew Carter、Hermann Zapf、Neville Brody等等都將出場。目前英國似乎都還沒有開始上映,6月底會有一場在愛爾蘭都柏林,另外秋天的Newcastle的DE07會上映這部影片,而該片DVD也將于2007年秋天發行。
8 Comments

中国路标用字体是什么

写一个关于美国路标用字的文章时,一直在好奇中国公路路标用字是什么。 维基百科的关于高速公路的条目提到中国公路使用黑体和 Helvetica。从上面的图例中看(忽略翻译笑话),首先黑体是肯定的,在这一点上似乎都保持统一,尽管两个黑体也不尽相同,但至少没有出现宋体之类的衬线字体。印象中高速公路中文字似乎比普通公路的笔划粗。而英文字体则比较混乱,右边公路用字似乎是 Helvetica,从比较典型的 G 和 R 就可以看出。而左边的高速公路用字似乎就不是 Helvetica 了,因为 G 的底部是圆滑的。我尝试了比较可能的 Arial(由于其普遍性),但 R 似乎不吻合,这里的 R 比较又像 Helvetica 的 R。所以很奇怪,大概高速公路使用了不同的字体。 有意思的是条目提到,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使用衬线字体的笑话。另外,看国内路标的使用,字距设计、文字比例、中英文比例基本上都没有一个规范(其实有规范而无人遵循,抑或规范本身就不够规范),因此有时候设计离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欧美、港台的路标都是请专门的公司设计字体,考虑到天气、速度、光线等一系列问题,国内标准没有使用 PC 默认黑体的英文字体已经是一大欣慰了,中国的公共设计要达到对于设计细节的追求似乎还远远不够。
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