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目录归档: 平面

平面设计与战后重建:Design Research Unit

《Design Research Unit 1942–72》,文字是文末宣言。(图 / 设计:APFEL

英国设计研究部(Design Research Unit,DRU)在二战时期建立。其建立宗旨充满了道德目标和理想主义:结合设计的新思想和实践的新方法,建立一个更好的战后世界。时至今日,在英国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印记:铁路的标志,伦敦中心 Westminster 区的路牌,地铁 District 线的座套。承担着以设计改善社会的理想,DRU 以现代主义包装了英国的一个时代。

作为二战后于英国崛起的第一代设计顾问公司,DRU 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先 Pentagram、Total DesignUnimark 整整一代。DRU 创立之初的模型十分新鲜:跨领域合作,重新思考商业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发展、实践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的概念。自成立之初,团队成员就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建筑师组成,发展领域包括平面设计、展览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企业标识设计等等——其团队之多元,涉及领域之广泛,即使到今日也属罕见。更重要的是自创立之初,DRU 就遵循为公共大众设计的宗旨,致力于用设计改善英国每一位居民的日常生活。

继续阅读

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沟通与设计

9 月 18 日周四,苏格兰民众将进行全民公投,决定苏格兰是否将从英国独立。该项公投源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上百年来的领土争议和复杂的政治关系。随着近年来英国政府不断地给予苏格兰更多的自治权利,Alex Salmond 带领的苏格兰民族党(SNP)终于如愿以偿的获得女王御准,将公投推向实践。独立公投计划一经确定,支持独立的自治政府和想要维持现状的英国政府就开始了各种宣传攻势。作为一次罕见的现代政治宣传,与其相关的沟通方式和平面设计也值得一看。

继续阅读

圣经再设计

Bibliotheca」是一个对「圣经」这一概念进行再设计的 Kickstarter 项目,由美国设计师 Adam Lewis Greene 发起。对 Greene 来说,除了宗教属性,圣经本身也是一部重要的、可读的古代文学著作。然而这一文学性却被宗教用途所牺牲。由于需要保留查经、引用、教会活动等实际用途,圣经的文字结构被肢解、分割、序号化,使得连续阅读变得困难。为达到这些目的,圣经的设计也令普通人望而却步:高文字密度,各种文字设计的元素混杂,用来区分章节、正文、词性、注释等等信息,而全部这些通常都印在脆弱透薄的纸张上,以便可以成为方便携带的一册书籍。于是长久以来,圣经给人以庄严但枯燥的感觉。书籍设计师 Greene 的新项目正是要改变这一现状,重新让圣经成为可以畅快阅读的文学故事。

继续阅读

全球变暖的新标识

著名平面设计师 Milton Glaser 推出了自己设计的以全球变暖为主题的标识,以及宣传活动「It’s not warming, it’s dying」(不是变暖中,而是在死亡)。圆形的标识,绝大部分是黑色,只留下底部一点绿色,表达了地球的生命和光彩正在凋敝的过程。Glaser 最著名的作品包括「I ♥ NY」标识,并参与创建了《New York》杂志,此次设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继续阅读

独立发现:RP Digital Type Foundry

图:Radim Peško

RP Digital Type Foundry 是捷克设计师 Radim Peško 于 2008 年创立的小型数字字体工作室。Radim Peško 现居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他本人同时也在荷兰的传奇设计学院 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任教平面设计。在 RP 网站的介绍里这样写道:「工作室关注开发在形式上和概念上都有独到之处的字体。」

继续阅读

纽约 ADC 视觉标识的 N 种历史

2014 年初,纽约 ADC 更换新标识(图:Brand New

作为资历最老的聚集顶尖创意与视觉艺术人才的民间机构之一,纽约 ADC(旧称 Art Directors Club,艺术指导俱乐部)从 1920 年建立开始,每年通过 ADC 年赛来评选视觉传播领域的最佳作品。ADC 始终坚持艺术标准与商业价值的结合,创始人 Louis Pedlar 与其团队建立俱乐部、开办年赛与展览的初衷,就是为了能提升广告领域的艺术水准,用品鉴艺术与工艺的眼光来评判商业性的视觉设计。最初年赛只征集黑白插画、彩色绘画、海报这三类作品,如今作品种类早已扩展到两百种以上,涵盖出版、包装、摄影、电视广播、交互媒体等各种媒介。

继续阅读

Massimo Vignelli(1931–2014)

Massimo Vignelli。(图:Design Life Network

很多人记得电影《Helvetica》里的 Massimo Vignelli(马西莫·维格纳利),那位穿着黑衫,讲解 American Airlines 经典背后故事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5月9日,Massimo Vignelli 的儿子 Luca 向外界告知 Vignelli 病危的消息,希望那些受到 Vignelli 影响和启发的人能给 Vignelli 寄一封信。期间回应蜂拥而至,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朋友通过信件和网络留言向 Vignelli 传递祝福。5月28日,Vignelli 在纽约家中安然去世,享年83岁。

继续阅读

阿根廷字体之舞:Charlie Zinno 访谈

采访及文字整理:Colourphilosophy
翻译:王奕斐

巴西人爱桑巴,阿根廷人爱探戈,两大南美国家各有风情。阿根廷深受西班牙和法国影响,在字体设计上形成了理性、清晰又不乏热情的风格。我们有幸采访到年轻的阿根廷字体及平面设计师 Charlie Zinno,一窥新大陆的字体之舞。

继续阅读

《纽约客》重设计前奏

The New Yorker redesigned
(来源:House Industries

几十年来,崇尚「慢设计」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一直以其细腻的散文,进取的新闻报导和不变的字体及版式吸引着读者。但从 2013 年 9 月 16 日开始,杂志页面上出现了一些细小但微妙的变化,迈开了重设计的脚步。在创意指导 Wyatt Mitchell 的带领下,《纽约客》更新了目录、主创人员页面、「Goings On About Town」栏目、书评版块(Briefly Noted)及小说版块等。设计上的改动包括调整分栏的数量,重绘 Irvin 字体以及引入辅助字体 Neutraface。

继续阅读

漫谈字体与信息媒介:《创诣》╳ 平面设计师

CUI Xianren
崔显仁在青岛街头写粉笔字卖艺。(来源:《柳州日报》)

访谈内容经《创诣》杂志授权发表,部分原载于 2013 年 10 月刊「字体潮」特辑。本文重订并增刊了杂志未发表的内容。

采访 / 文字整理:厉致谦,刘丽君

进入新世纪,字体成为大众视野下的新鲜话题。这股风潮来自独立中文字体设计师及设计团队的涌现,他们正在改变原有字体审美的潮流,进而影响其他各相关行业。然而历时数年,字体设计领域却也仍然是大设计版图里的小岛屿,孤独地漂浮着。伴随注重视觉体验的电子设备的普及,字体应用得到了极大拓展——从海报、产品包装、书籍封面、商业广告到 app 软件——应用领域中的推广是否能推动字体设计领域的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