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四書·大學》
你可以說這只是一張普通的明信片而已。但這的確是一張不同尋常的明信片。
Monotype(蒙納字體)公司將於九月三日與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舉辦 TypePro: Shanghai 2016 國際字體研討會活動,屆時著名的 Monotype GmbH 字體總監、《西文字體》《西文字體 2》作者小林章先生(Akira Kobayashi)、Monotype 香港總設計師許大鵬先生和 Monotype 英國字體設計師大曲都市先生(Toshi Omagari)將會分享西文、漢字和民族文字字體背後的設計理念、構思、實作經驗,以及字體設計師生活內的各種挑戰。
同場設有「專業環節」,分別邀請得六位上海、北京、香港知名設計師:(排名根據姓氏羅馬拼音)MetaDesign 北京創意總監安賽莉(Sally Anderson)、靳劉高設計創始人靳埭強教授、上海奧美創意總監劉卓恆、「上海活字」創始人厲致謙,本站編輯Eric Liu,和字研所創始人潘劍鋒,分享各自精彩的作品設計與對字體的獨特觀點;並會與小林章先生、許大鵬先生和大曲都市先生作進一歩的字體研討。
十分令人期待的平面設計經典著作《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中文版終於出版。作者 Josef Müller-Brockmann(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作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的先驅,因他的極簡主義和基於網格的平面設計而聞名,對 21 世紀的平面設計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一書的副標題是「平面設計、字體編排和空間設計的視覺傳達設計手冊」,該書對網格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嚴謹探討,旨在幫助平面設計師及該領域的學生們掌握網格設計的系統性方法。其中討論了包括紙張的尺寸、字體的選擇、分欄的寬窄、行距、頁邊距和頁碼等具體問題,並闡述了以網格系統為核心的設計哲學。出版 48 年後,該書仍然是平面設計師必讀的一本經典教科書。
本書中文版由徐宸熹、張鵬宇翻譯,楊林青和劉慶(Eric Liu)監修。中文版的書籍設計忠於原版,由楊林青設計製作,採用了漢儀字庫的旗黑和 Helvetica Neue 搭配。本次的簡體中文版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協同瑞士文化基金會和本站 Type is Beautiful 出品。以下為本書開篇試讀,介紹了網格系統的理論基礎及其宗旨。
(以下 E 即 Eric Liu,T 即鳥海修)
漢儀字庫出品的「旗黑」系列,是一套多字重、多寬窄的黑體家族。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漢儀團隊披露旗黑家族,並測試性地釋出了「105」字重。透過少量樣張和簡單介紹,旗黑以其勻稱的間架結構、外擴的中宮、剋制的字面、乾淨的筆形、定製的西文字符以及特殊的字重命名系統,塑造了某種鮮明的第一印象。主創設計師齊立先生的背景——蘭亭黑家族的主創者——也同樣令人期待。
西文字體的歷史是欣喜堂《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能趕上前次翻譯發表。現在翻譯工作終於完成,在此登出,以饗讀者。原作者今田欣一先生的一貫主張是,現代日文是一套複雜的書寫體系,因此現代日文字體應該分別用和字、漢字、西字三種各自不同的文字體系的字體進行混排。在現代的中日韓字庫里,西文字符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掌握西文字體的基礎知識非常重要。
從今天開始,一連四周,我們將每周發布連載《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是 Type is Beautiful 應 Apple4us 的委託,自日文翻譯而成的字體基礎知識介紹。日文原文可見於日本字體公司「今田欣一設計室」於其官方網站「欣喜堂」的「基礎講座」。這一基礎講座包含五個部分,首先介紹活字字體的一般概念,之後是「和字」字體歷史、漢字字體歷史和西文字體歷史,最後闡述三種文字如何協調排版。我們節選其中除去西文字體歷史的四部分翻譯成文,依次發布。
翻譯者是我們網站的新作者,旅日學者 Eric Liu,以及我們的網站技術支持 Metaphox 。因為業餘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Metaphox 更是第一次進行日文翻譯,文中翻譯的錯漏之處懇請有心去閱讀日文原作的讀者們指正。頁面題圖背景文字設計 Julius Hui。
我們從這篇連載開始嘗試支持繁(正)體中文顯示。各位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繁體」按鈕進行切換,在此感謝小野大神製作的繁簡轉換插件。
毋庸置疑,當代日本的文字鑄排之技術與理論都相當先進,許多在中國本土已經流失或正在流失的精神和技藝,在日本列島上仍舊煥發著蓬勃的生機,並有着獨樹一幟的風采。日本為漢字能在當今電子化時代繼續保持其當下的文化傳承和審美之功用,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篇文章的翻譯過程中,日本遭遇到史無前例的地震與核泄漏災害侵襲。我們謹以此文向日本人民的文化與精神致敬。
考慮到這篇文稿的特別之處,我們為它特別設計了版面,並以迷你站點的形式,將全文獨立發布,煩請各位移步到專門頁面上閱讀全文。此後每周我們會在這裡、Twitter 和飯否上提醒大家新部分的發布。各位如果有建議和意見請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