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The Story of Story

Glossary: counter

在文字设计的术语里,stor(e)y 指字符中由笔画围合出的封闭或半封闭区域;本文姑且将其译作「字阁」。与另一术语「字柜」(counter)有所不同的是,「字阁」一般专用于描述小写拉丁字母 a 和 g 的两对书写变体。准确地说,「字柜」这一概念集中而明确地指向字符中的负空间(negtive space),而「字阁」更侧重于指示上述负空间所处的整体区域。熟悉英语的读者,应该也会想起 stor(e)y 所代表的「楼层」含义。

成双还是落单,这是字阁问题

Glossary: story

上图 a 和 g 两个拉丁字母,在左侧罗马体(正体)中含有两个字阁,故称之为「双阁形」(double-story/two-story form);右侧意大利体(斜体)的就是「单阁形」(single-story/one-story form)了。它们还有一些别称,如「双腔 / 单腔」(bicameral/unicameral)、「闭尾 / 开尾」(closed tail / open tail)等。

就现代印刷字体而言,双阁形 a 和 g 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单阁形。直观来看,双阁形有助于读者区分 a、g、q 等字符,单阁形的手写难度则相对较低。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其中是否存在既定的应用规则或标准。

字体设计师 Ilene Strizver 长期从事普及教学工作,她告诉我们,在单双阁变体的运用上并没有明确或严格的规定。Typophile 论坛上的 Number3Pencils 归纳道,一个罗马体如果对 g 用双阁形,那么基本上也会对 a 用双阁形;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同时采用单阁形 g 和双阁形 a 的无衬线罗马体比比皆是。日常经验则表明,保留较多手写痕迹的意大利体更倾向于采用单阁形。

作为字体控,好奇心自然不会止步于此——

单阁形和双阁形的源头在何处?

现代单阁形 g 的雏形,在半安色尔(half-uncial)体中已有展现。半安色尔体是一种小写体,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四世纪甚或更早。据此观之,g 跟小写希腊字母 ζ (zeta) 的亲缘也是一目了然。

Half-uncial g
公元五〇九至五一〇年间的手抄本片段中,以半安色尔体书写的 g。(来源:Medieval Writing

双阁形 g 的源起不容易单独考证。从笔画书写的角度看,它跟单阁形一脉相承——将单阁形 g 的字尾延长并卷曲成环,就可形成第二个字阁;右上角的字耳(ear)在笔势上可跟下一个字符产生视觉连贯。公元七世纪的吕克瑟伊(Luxeuil)小写体中,g 已经具备了相当完整的双阁形态。

Luxeuil minuscule g
公元七世纪的手抄本片段中,以吕克瑟伊小写体书写的 g。(来源:Medieval Writing

双阁形 g 的流行,要归功于象征人文主义的罗马体在印刷业中的普及。它富于装饰性;此外跟单阁形相比,能够在压缩降部(descender)的同时依然维持自身的辨识度——这有助于设计出整体行高较小的字体,从而提升单页内的文本容量,因此受到印刷商的欢迎。

Uncial A

关于小写拉丁字母 a,情况似乎更不明了。Ilene Strizver 说安色尔(uncial)体的 A 就很像单阁体和双阁体的混合。安色尔体是一种大写体,在公元四世纪到八世纪的希腊文和拉丁文中使用较多。事实上这个 A 更容易教人联想起今日的小写希腊字母 α (alpha)。

但可以肯定的是,半安色尔体的 a 已然跟现代单阁形 a 非常接近。我们不妨将前文一幅图中的 a 也找出来。

Half-uncial a
半安色尔体的 a。

故事之外的故事

言而总之,单双阁变体在字母书写的历史上本属同源;同时,其造型跟中古时期欧洲诸语的书写发展以及更早期的字母变迁都有紧密联系。近现代印刷术的繁荣及印刷字体的发展,又进一步奠定了其今日常见的造型。另一方面,拉丁字母的小写形,大多脱胎自大写形;字母 a 和 g 也不例外。

Evolvement of A
字母 A 的造型发展。(来源:Font.com

据蒙纳公司语言文字总监 Allan Haley 的考证,字母 A 源于表示公牛的象形文字。将现代罗马体的大写 A 上下颠倒后,的确很像带角的牛头;这跟腓尼基(Phoenician)象形字母「alef」的写法非常接近。之后演变出了希腊字母「alpha」,从中不难找到前文提及的安色尔和半安色尔体的影子。及至罗马字母「ah」,字形就几乎与现代罗马体的大写 A 相同了。

需要说明的是,Allan Haley 资料细节的确实性尚待核对。与维基百科的词条「A」和「Aleph」进行比照,很容易发现一些出入,比如腓尼基字母 alef (aleph) 的书记符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领略字母 A 造型的整体流变趋势。

Uncial G
安色尔体的 G,依稀能辨出它与字母 C 的亲缘。(来源:No Bodoni Typography
Phoenician Gimel
腓尼基象形字母「gimel」,意为「骆驼」,造型取自赶骆驼用的枝条;后来发展为大写希腊字母 Γ (gamma)。(来源:No Bodoni Typography
A double-story g by P. Didot
Pierre Didot 设计的双阁形 g,下方字阁的笔画弯曲方向及开口都显得有些另类。(来源:No Bodoni Typography
Second version of the Futura g
Paul Renner 曾为 Futura 的 g 设计过一个双阁形版本,其下方字阁的形态令人联想起 Rudolf Koch 的一些作品。(来源:No Bodoni Typography

G 是唯一一个有发明人记录在案的拉丁字母——公元前二三〇年,罗马共和国的自由民 Spurius Carvilius Ruga 基于字母 C 创造了它,初衷是为了区分开浊辅音 /ɡ/ 与清辅音 /k/ 的记号。

字体设计师 G.E. Thompson 在网站「No Bodoni Typography」上分享了一些信息,不仅指出了字母 G 和 C 共同的源头——腓尼基象形字母「gimel」,还展示了比较晚近的两版双阁形 g 的设计——分别来自 Pierre Didot 和 Paul Renner。前者是法国著名的印刷及出版商、Didot 家族的第三代长孙,其弟 Firmin Didot 被奉为 Didot 类字体的定义者;后者相信不必再多加介绍,正是传世之作 Futura 的设计师。

顺着欧洲诸语字母的发展历程及罗马草书体的流变史,还能挖掘出更多有趣的细节。有心的读者可进一步查阅本文末尾所附的资料。

参考资料及扩展阅读

尊重原创:关于转载

我们希望在中文环境中建立一种健康的 TrackBack 和链接机制,保证原创,并不影响传播。因此对于译文和原创文章,我们欢迎您在网站上推荐我们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图片片段,但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转载。
参与讨论或通过 TrackBack 推荐:Trackback URL.

4 个相关讨论

  1. Mai YH
    2013/06/04 at 5:31 pm | Permalink

    非常精彩!

  2. Kenny Yuan
    2013/06/11 at 4:09 am | Permalink

    大约20年前我看的一个书,那些人是这样翻译字体名词的,供参考吧(有些翻译挺别扭的,不知道有多少是惯例) http://csbabel.wordpress.com/2010/01/05/baseline-is-only-the-beginning/

  3. 2013/06/11 at 3:33 pm | Permalink

    多謝,請問書的名稱,年份和譯者各是什麼?

  4. Kenny Yuan
    2013/07/16 at 7:17 am | Permalink

    书不在手边了,当时只拍了几个照片。只能等回老家时再翻出来看了,抱歉

2 个Trackbacks

  1. By 我有我的奥多比 | The Story of Story on 2013/06/05 at 1:47 am

    […] Type is Beautiful […]

  2. […] a、g 单双层造型的考据文章,附有 Renner 设计的造型特殊的「g」,刊于 Type is […]

参与讨论

你的Email地址将不会被发布或透漏。 标记*的项目为必填项目。

*
*

作者 / 译者